幾個月前,恆大地產由於不能按時兌付部分商業承兌匯票,被網路不停轉發,從而導致導致踩踏和擠兌,流動性困局愈演愈烈,逐漸延伸到恆大房地產專案工地停工和恆大財富暴雷。
與此同時,和恆大地產規模相當的碧桂園卻始終屹立不倒,至少目前看來,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網路負面訊息,為什麼?
核心原因在於,恆大地產和碧桂園的經營模式不同,恆大地產始終是高銷售額、高權益額,碧桂園則是高銷售額、低權益額!
2021年1-8月合同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額
2021年1-8月,碧桂園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高達5606億元,排名行業第一,但是,權益銷售額僅為3998億元,排名行業第二,落後於恆大地產,權益比例為71%。
2021年1-8月,恆大地產全口徑合同銷售金額僅為4417億元,排名行業第三,但是,全年權益銷售額僅為4154億元,排名行業第一,權益比例為94%,比碧桂園高出23個百分點。
合同銷售額和權益銷售額
合同銷售額容易理解,即房地產企業當期銷售住房的合同總額。權益銷售額則為企業股權佔比為口徑,若某專案為多家房企合作,則該專案的業績按照股權佔比計入相應企業。
權益比例對房地產企業有何影響
從2021年恆大地產和碧桂園的合同銷售額、權益銷售額變化可以看出,恆大地產的專案股權比例94%,碧桂園的專案股權比例僅為71%,差距23個百分點,影響幾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恆大地產和碧桂園各在廣州建設一個專案,總投資10億元:恆大地產需要投入9.4億元;碧桂園只需要投資7.1億元,另外2.9億元由合作伙伴投資。
以上僅是一個樓盤,恆大地產和碧桂園2020年度合同銷售額均高達7000億元,需要投資6000億元,那麼,恆大地產需要投資5640億元,碧桂園則只需要投資4260億元,差額高達1380億元之巨。
雖然房地產行業前期存在建築商、供應商墊款,但是,多出的1380億元都是恆大地產的債務,必須要償還,而對於碧桂園而言,通過出讓股權,無需償還這1380億元。
寫在最後:
恆大地產的專案一向都是高權益,而且很少用商品房抵工程款(工抵房通常價格遠低於市場價),優點是可以獨享高利潤,缺點是資金壓力很大。
而碧桂園等眾多房地產企業則通過出讓部分專案股權,用股權融資替代債務,加上透過工抵房處理部分商品房,雖然價格偏低,但是可以大幅降低資金債務和壓力。
所以,恆大地產和碧桂園資產規模差不多,銷售金額差不多,承受的資金壓力卻天差地別。目前,恆大地產遭遇流動性困局,再也沒有選擇,只能通過出讓大量孫公司的專案權益,獲得現金流!關於這一點,筆者會在下一篇文章中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