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ew Atlas報道,在研究人們對不同情緒表現的反應時,實際的人臉可能不會每次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表達這些情緒,而照片或影片則不那麼有影響力。這就是科學家們開發了一個具有表達能力的機器人頭部來完成這項工作的原因。
這個被稱為Nikola的“機器人兒童”頭部是由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守護者機器人專案的一個團隊創造的。它能夠持續顯示六種情緒--快樂、悲傷、恐懼、憤怒、驚訝和厭惡。
除了栩栩如生的柔性矽膠面板,Nikola還整合了29個氣動推杆,控制其面部內的人工肌肉運動。它利用另外六個致動器來移動其頭部和眼球。
執行器的位置是利用現有的面部行為編碼系統(FACS)確定的,該系統規定了哪些生物“面部動作單元”--換句話說,肌肉或肌肉群--用於表達特定的情緒。重要的是,由於致動器是以空氣為動力的,它們的執行非常平穩和安靜。這使Nikola看起來更像一個真正的孩子,而不像一個機器人。
在實驗室測試中,志願者能夠準確地識別Nikola拉所顯示的情緒,儘管有些情緒比其他情緒更容易辨別。例如,由於機器人的面板不像真正的人類面板那樣容易起皺,其厭惡的表情--鼻子周圍的面板起皺--更難識別。科學家們在進一步開發該裝置時正在解決這些缺點。
首席科學家Wataru Sato博士說:“在短期內,像Nikola這樣的機器人可以成為社會心理學或甚至社會神經科學的重要研究工具。與人類同盟者相比,機器人善於控制行為,可以促進對人類社會互動的嚴格實證調查。”
在未來,這項技術也可能被納入到全身護理機器人中,由於它們的表情豐富,客戶可以與之發生聯絡。
這項研究在最近發表於《心理學前沿》雜誌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