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NAS》:趙冰樵團隊揭示小分子藥物MLN4924改善腦卒中神經血管損傷
來源: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
腦卒中引起類泛素蛋白NEDD8在血管內外中性粒細胞中異常啟用腦卒中又稱“腦中風”,是我國成年人第一大致死、致殘性疾病。近日,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冰樵教授團隊,在PNAS 線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小分子藥物“MLN4924”在調控腦卒中神經血管損傷中的重要作用。NEDD8啟用酶抑制劑“MLN4924”是近年研發的小分子抗癌藥物。趙冰樵團隊發現,缺血性腦卒中引起NEDD8類泛素化修飾通路在中性粒細胞中異常啟用,而“MLN4924”透過失活cullin-RING E3泛素連線酶,引起底物蛋白NF1聚集,進而抑制中性粒細胞血管外滲,修復受損的血腦屏障,並減輕腦損傷和改善神經功能。該研究揭示了“MLN4924”對缺血性腦卒中的潛在作用,為腦卒中的治療提供了新型策略。
閱讀連線:
《PNAS》:趙冰樵團隊揭示小分子藥物MLN4924改善腦卒中神經血管損傷
2,糞菌移植驅動阿爾茨海默病模型的行為和認知變化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近日發表在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上的文章在小鼠身上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首次明確指出在阿爾茨海默病動物模型中,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與行為和認知變化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該研究透過糞菌移植調節無菌小鼠的腸道微生物群,可以誘發阿爾茨海默病模型中的行為和認知變化,提出了使用益生菌治療和潛在預防與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失智症狀的新途徑。
閱讀連結:
3,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人體植入“閉環”生物電子研究系統
來源:腦機介面社群
近日,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個新型的閉環研究平臺,用於研究腳橋核(PPN)在帕金森氏型多系統萎縮(MSA)中的作用。該協議使用了一個名為“Picostim-DyNeuMo”的研究平臺,將科學儀器嵌入小型顱骨化Picostim腦起搏器中,以探索晝夜節律、運動和腦訊號在疾病病理和治療中的作用。除了支援基礎的臨床神經科學,Picostim-DyNeuMo還可以配置為對患者運動等生理訊號做出響應,以探索治療最佳化。
閱讀連結:
4,一生的知識會使老年人的記憶變得混亂來
源:阿爾茨海默病
當一個人試圖獲取記憶時,他們的大腦會迅速篩選儲存在其中的一切,以找到相關資訊。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在檢索記憶方面遇到困難。近日發表在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上的一篇綜述文章解釋了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老年人的大腦為積累的知識分配了更多空間,在試圖獲取記憶時有更多材料需要瀏覽。雖然這種豐富的先前知識可能使記憶檢索具有挑戰性,但研究人員說它也有好處,這種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創造和決策。老年人很難抑制不再相關的資訊,當搜尋一個特定的記憶時,他們往往會同時檢索其他不相關的記憶。當被賦予一項認知任務時,老年人比年輕人更依賴以前的知識。
閱讀連結:
5,雙相障礙伴混合特徵: 爭議中的有關思考「臨床必備」
來源:大話精神
雙相障礙混合狀態(mixed states)在臨床上通常指同時存在抑鬱和躁狂或輕躁狂症狀,含括兩種定義: 混合發作(mixed episode)及混合特徵(mixed features)。近日發表在《臨床精神醫學雜誌》上的研究對如何辯證地看待雙相障礙混合狀態的複雜性提出了建議。雙相障礙混合狀態的納入標準一直在發生變化,臨床醫師的臨床診斷治療過程中不斷遇到各種困擾,導致標準一改再改。這樣的改動,到底對於精神科醫師或患者有沒有更多的幫助,仍存在諸多爭議。
閱讀連結:
6,亞洲有了首個大麻合法化國家!
來源:梅斯醫學
近日泰國衛生部長Anutin Charnvirakul簽署政府公告,宣佈將大麻從泰國第五類毒品名單中剔除,該變更將在政府公告公佈120天后正式生效。這項歷史性的舉措標誌著泰國大麻新篇章的開啟,徹底解除大麻與毒品的關係。根據最新規定,未來民眾通知當地政府後,可以自己在家種植大麻,但用於商業必須先申請執照。路透社稱,自大麻逐漸合法化以來,泰國的飲料及化妝品公司爭相推出含有大麻及大麻二酚(CBD)的產品。目前尚不清楚擁有大麻是否不再構成犯罪行為。不過,泰國相關法律的混亂意味著大麻的生產和擁有暫時仍然受到監管,娛樂性吸食大麻可能處於灰色地帶。
閱讀連結:
7,開啟神經網路「黑匣子」!使用自然語言揭開機器學習系統的神秘面紗
來源:ScienceAI
神經網路有時被稱為黑匣子,因為儘管它們可以在某些任務上勝過人類,但即使是設計它們的研究人員也常常不明白它們如何或為什麼工作得這麼好。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開發了一種稱為MILAN(用於神經元的互資訊引導語言註釋)的系統,可以揭示黑盒神經網路的內部工作原理。
該系統以人腦為模型,神經網路被排列成處理資料的互連節點或「神經元」層。新系統可以用英語或其他自然語言自動生成這些單個神經元的描述。該團隊表明,這種方法可用於稽核神經網路,以確定它學到了什麼,甚至可以透過識別然後關閉無用或不正確的神經元來編輯網路。該研究於近日發表在預印平臺arXiv 上。
閱讀連結:
開啟神經網路「黑匣子」!使用自然語言揭開機器學習系統的神秘面紗
8,單身狗有福了!斯坦福教授化身丘位元,AI演算法之箭幫你配真命愛侶
來源:新智元
對於現在很多青年男女來說,線上交友是脫單戀愛的第一步驟。在美國,網際網路近十年來一直都是最有效的戀愛牽線工具。斯坦福大學商學院運營、資訊和技術副教授丹妮拉·薩班調研了社交類軟體在設計時的不同選擇,發現會對使用者成功找到潛在伴侶這件事產生哪種效應。她的研究表明,哪怕靠演算法找伴的模式可能和過去傳統靠邂逅的方式不一樣,但是演算法也會對愛神將會眷顧哪些人產生很大的影響。提高約會平臺運營效率時需正確考量約會交易雙方的行為記錄,過往配對的數量與偏好應被量化後包括在演算法中。透過觀察使用者近期使用軟體的經歷,可以更好地理解使用者某些決定的變化。
閱讀連結:
單身狗有福了!斯坦福教授化身丘位元,AI演算法之箭幫你配真命愛侶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 腦科學日報: 腦腸軸研究揭示抑鬱症潛在致病菌
2, 腦科學日報:透過聲波控制哺乳動物大腦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