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鬧鐘都無法喚醒自己,上班遲到,一整天犯困,咖啡也救不了瞌睡的你;春節裡大快朵頤,零食美食來者不拒,三餐不固定,一上班怎麼都沒胃口;注意力難集中,精神緊張,心煩氣躁,情緒失落,不想工作學習……你是否也有以上症狀,那說明可能患上了節後綜合徵。
調整生活作息,早睡早起
“節後綜合徵是指人們在節假日之後出現的生理及心理反應,常見的症狀有節後上班精神萎靡、全身乏力,有些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厭食、眩暈等症狀,與人們作息規律紊亂等原因有關。”北京積水潭醫院副主任醫師李小鈞介紹,較長假期將我們固有的生活規律打亂,比如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從而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出現頭暈、頭痛、四肢乏力、情緒不高、精力下降、食慾不振等症狀。
過節期間,人們習慣晚睡晚起,熬夜聚會、打牌、刷劇,晝夜節律紊亂,擾亂了人體正常生物鐘,造成睡眠時間延遲。節後,即使到了晚上,大腦仍然認為現在不到睡覺時間,就會產生失眠。第二天又需要早起,睡眠時間不足會導致白天精力不足、疲倦等。
“有效避免節日綜合徵,要從保證良好的睡眠開始。”李小鈞說,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調節情緒,恢復精力狀態,提高學習或者工作效率;好睡眠需要保持生活作息、早睡早起,儘可能避免熬夜,避免睡前過於興奮,減少手機等電子產品的使用;可以嘗試在入睡前衝個熱水澡,聽聽輕音樂,有助於大腦放鬆,快速入睡。但如果出現長時間的入睡困難、早醒、多夢,就需要尋求醫生的幫助。
“作息顛倒,容易造成肝腎陰虛,會對身體產生一系列的影響,產生如失眠、焦慮、耳鳴、頭暈、腰膝痠軟、落枕、脫髮、乾眼症及慢性疲勞綜合徵等病症。”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陳秀華提醒,其中對於陰虛人群,或合併有慢性肝炎、慢性腎炎、高血壓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人群尤其不利,嚴重的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即便是沒有基礎病的普通人群,經常作息顛倒,也容易帶來睡眠障礙。節後應增加戶外運動,選擇個人喜愛的運動方式,打打太極拳或八段錦,令氣血執行通暢。
“還可進行居家經絡保健,如穴位按摩、敲打膽經、艾灸等,這些保健手段簡便易行起效快,幫助人們節後快速回復狀態。”陳秀華建議,穴位按摩可重點選擇安眠穴,該穴位是一個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穴位,不但能鎮靜安神,還可改善頸部供血、醒神通絡,作息顛倒的人,對安眠穴進行點揉、敲打或針灸、刮痧都能有良好效果。另外,見肝之病,必先實脾,因此按摩足三里、陰陵泉等穴位,對春季養肝也有所助益。肝主升發肅降,肝氣條暢有益心情愉悅。刮痧或拔火罐祛溼,對於節後慢性疲勞綜合徵也有針對性效果,可加速喚醒身心精力。每天沿著雙腿外側敲打膽經,也有助陽氣生髮,注意不宜過量敲打,且應在清晨或上午敲打膽經,若晚上敲打容易令人亢奮而難以入睡,或出現睡眠淺、易醒等症狀。艾灸保健,取穴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神闕、天樞等,可起調理脾胃、調腸利溼作用。
調整飲食,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愉悅
假日裡,不少人放縱自己的胃,火鍋、燒烤、海鮮,還有蛋糕、巧克力、美酒和咖啡……不過,放縱和開心過後,腸胃容易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如腹脹、腹痛、噁心、腹瀉等。
“要想飲食規律,先得作息規律。”廣東省中醫院副主任醫師趙小青介紹,作息的不規律,會導致飲食亂套,無從調起。我們還要放鬆心情,保持快樂、健康的生活方式。心情好,消化會更好,心情差,茶飯不思,生氣後還會出現腹痛、腹脹、胸悶氣憋等症狀,這些都說明精神因素與胃腸活動有關。
“節日期間大家吃得過多,需要減少進食分量,讓胃腸休息休息,但每日三餐仍需按時進餐。”趙小青說,根據每天的活動量、飢飽的程度,食量減少1/3甚至1/2,同時要減少零食的攝入,以免不經意攝入更多。節日多葷腥重口味飲食,人體消化器官不堪重荷,多餘的飲食物還會導致體內垃圾增多,出現其他的問題,如便秘、上火等。節後食物應以素為主,推薦食白粥去油膩,可用少許生薑、陳皮調味。還可以多吃些生菜、芥菜、胡蘿蔔、芹菜等新鮮蔬菜和水果,以提供較多的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纖維等。同時,要避免煙、酒、咖啡、濃茶、碳酸性飲品、酸辣等刺激性食物,飲食以溫熱為最佳,可選擇牛奶、溫開水。
“另外,吃飯要細嚼慢嚥,一口飯一口菜,嚼60次,再嚥下,重點在於吃飯要慢,不要在速度上給胃腸增添負擔。”趙小青叮囑,假日之後,胃腸過度運作,功能不如以前,或者尚還殘留未消化的食物,此時,吃飯就更加需要細嚼慢嚥了。細嚼的時候,還能增加唾液消化酶的分泌,從而減輕胃、腸的負擔。
“腸胃多靠保、養,適其寒溫,調其飲食,恰其勞作,暢其情志,這養胃十六字經是關鍵。”趙小青提醒,短暫的飲食不潔超過腸胃消化能力,導致腸胃明顯不適,也可以短時間藉助藥物將其調整過來。幫助消化的西藥有胃腸動力藥如莫沙比利、嗎丁啉,促消化藥如泌特、複方消化酶等,也可以選擇益生菌,可以有效地調節胃腸道菌群,改善胃腸道功能。中藥可以選擇香砂養胃丸、藿香正氣水(丸)、四磨湯口服液、保和丸等中成藥。
“還可以飲用4款方便的湯茶以保養胃。”趙小青推薦——
橘普茶。先放入普洱茶7~10g,倒少許沸水後輕輕搖晃10~20秒後倒掉頭泡茶湯,再放入陳皮5g即可飲用。此茶可以降血脂,抗動脈硬化,調理腸胃。
陳皮大麥茶。陳皮5g,大麥30g,倒入開水一起沖泡。此茶可以促進腸蠕動,減少油膩食物在胃中的停留時間。適用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咳嗽痰多、胸膈滿悶等症狀。
酸梅湯。烏梅15g,甘草10g,麥芽10g,山楂15g,加入適量的清水,大火煮開後,轉成小火再煮5分鐘即可。此湯可開胃助消化。
生薑砂仁紅糖水。取10g左右生薑,切碎成末,砂仁5g,紅糖50g,放入大碗中,沏入滾燙的開水,然後加蓋3~5分鐘,趁熱喝下,可有效緩解平日胃畏寒怕涼,或因進食生冷食物而引起的胃痛、胃脘不適。
“另外,保持適當運動也很關鍵。”李小鈞提醒,假日期間,人們的生物鐘容易被打亂,走親訪友、聚會等會使運動量減少,從而導致機體出現睏倦、乏力等表現。建議適當運動,每天留出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運動時間,這樣可以讓機體快速恢復活力,保持積極健康的狀態。同時,還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避免過於情緒激動、喜怒無常,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適當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有助於快速回歸到最佳的工作學習狀態。(陳晶)
來源: 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