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我們家買了這個小區的頂層複式房,裝修設計耗盡了全家人的腦細胞,老婆還找巴鐵的朋友買了塊巴國產的機織地毯。
搬家的時候傻眼了。樓下客廳的木地板上一大攤水,地毯上長了綠黴,吊頂上浸得像幅水墨畫還在往下滴水,牆上的乳膠漆像受潮的衛生紙。水是從隔壁的牆上滲過來的。我老婆當場淚奔。
敲門沒人。找物業他們竟然不知道那套房已經被原房主賣了。幾經周折終於聯絡上了新鄰居。
新鄰居是一對三十歲左右的夫婦,跟我們夫妻年齡相近。男的一見面就表示如果是他家的原因他會承擔全部責任。伸手不打笑臉人,我們把要追責的話嚥了回去。
看了我家慘不忍睹的現場,我們又到鄰居家檢視。他家的裝修風格是歐式的精緻得像閨房,秒殺我們家那“老掉牙”的中式風。我老婆眼睛都看直了。
請來檢測的公司很快就找到了原因,鄰居在樓上的陽臺做了個水池,埋在牆裡的水管有破損,水順著界牆滲進了我家。
鄰居夫婦不停跟我們道歉,我們要求解決問題。
我找來了給我家做裝修的公司讓恢復原狀,老闆跟鄰居也談好條件。工人拖著電鑽給吊頂“開瓢”,裡面含著的水汩汩地往下淌,客廳裡一片狼藉。老闆說最少要晾半個月才能開工。
鄰居的愛人表示會賠我們完全一樣的地毯,鄰居夫婦始終保持著歉意。
我們四人拉了個“維修還原”的微信群。維修開工後,鄰居的愛人每隔幾天就會曬進展情況。
我家事情多,我們“設計”好後就全包給了那家公司,只是在開工和驗收的時候分別去過一趟。看到鄰居夫婦那麼認真,我老婆作為群主悄悄把微信群的名字改成了“未命名”。
一個月後鄰居打電話相約去驗收,其實就衝著鄰居的態度,即使不“驗”我們也會“收”的。維修的效果出奇的好,如果不是知道有過滲漏那事,基本看不出來有維修過的痕跡。
我誇裝修公司老闆。他假裝生氣著對我說:“你這位女鄰居在現場蹲點,拿放大鏡看著工人,堅決不允許有色差。都像她那樣我就要關門啦!”
地毯也“還原”了,不過是巴鐵產的純手工地毯,鄰居的愛人早就在群裡曬過。我們非常清楚手工毯比我們的那個至少要貴一倍。更讓人驚喜的是她還給我們買了塊漂亮的入戶門地墊,只是她沒有在群裡曬。
鄰居夫婦再次向我們抱歉,這回換成我們不好意思了。
我老婆把超出的錢轉賬給鄰居的愛人,她堅決不收。
我們搬到新家之後,請鄰居到我家吃“開鍋飯”。那天我老婆把微信群的名字改成了“好鄰居”。
此後我們經常串門漸漸就熟悉了。
鄰居夫婦都是小區隔壁國際學校的英語老師。
我老婆烤得一手好麵包,烤麵包的香味經常把他們一家饞過來“串門”。
他們也當起了我孩子的免費輔導員。
鄰居好心情好,好鄰居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