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讓父母覺得,我需要他們
今年是我父親去世的第六個年頭,而今年的我也不過才27歲,在他去世的這5年裡我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假如能回到過去再來一遍,我要回到過去的那個時刻才能挽回他,可這是上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假如。
1.父親的去世,讓我的叔叔大爺們感慨良多,真正的感受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他過世的第一年過年的家庭聚會上,不可避免地又重新把這個話題搬上了餐桌。藉著酒勁兒,有的感慨時間、有的感慨人生,可真正讓我震顫的卻是老叔對我父親死因的分析。他說我父親的死一半是因為病一半是因為我,而因為我的原因也讓我瞠目結舌——太懂事,凡事用不到他們!我一開始是很不理解的,相信大部分人也都一樣,一直到去年我才明白了這個“歪理”好像確實有一定的道理。
2.父親去世的第三年上,我也張羅著結了婚,慶幸的是他老人家生前見過他的兒媳婦,那時我倆還只是普通的同學關係,可悲的是我兒子永遠也見不到他的爺爺了。
我的妻子有兩個大伯,其中二大伯家有兩個兒子,分別是妻子的大哥二哥,兩個哥哥有一個共同特點——心智不全,尤其是大哥。在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他正在吃一塊“糖”(一節7號電池),用家徒四壁形容家裡的房子的也絲毫不過。
年近70的二大伯幾乎沒有經濟來源,但頭疼病、風溼關節病、心臟病……卻一應俱全。回想起我父親那時候雖然不說富得流油,但是比這也強了不止十倍吧。每次看到他我都感覺到不公平,直到有一次閒談我說起來二大伯家多困難,我家那時多好,為啥條件好的還活不過條件不好的!岳父的一段話替我解開了謎題,他說:“父母都有一個一樣的使命——把孩子養到不再用他們為止,你大哥一天不能照顧自己,你二大伯就不能倒下,這就是他的使命。”
3.去年我的妻子懷孕了,懷孕期間每天下班陪她看電視成了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看到《地球脈動》其中一集時,解說一番話用生物學的角度,讓我把之前他們說的話都聯絡在了一起:動物來到這個星球的使命就是繁殖,當他失去繁殖的能力時也就意味著使命的結束,失去使命的動物不會受到大自然的眷顧。
人跟動物一樣,繁衍後代、延續香火,不一樣的是人是有複雜感情的,人的成長也是很慢的,所以在繁衍的同時陪他長大成人同樣重要,所以人的使命就多了一條——為孩子付出一生!
回想起我從小時候到上大學,小學:無論颳風下雨,沒用父母接送過;初中:父母沒管過成績,學校沒叫過家長;高中:不知道我在哪個班,班主任是誰:大學:母親記錯了我的城市,父親忘記了我學的專業,甚至也省去了大部分生活費,因為我每到週末就去兼職。
現在我明白了,我的錯就錯在讓父母覺得我不太需要他們,而我何嘗不是想讓他們省點心。
這麼多年以來我懂了,其實我們需要父母的並不是讓他們傾盡所有幫我們買一處房子、買一輛車,或是用他們畢生的關係幫我們找一份稱心的工作,而是安排最簡單的事讓他們找到在我們心中的存在感,比如讓媽媽包一頓塔哪首的餃子、聽爸爸講講他一生或正或歪的道理、把孩子扔給他們看上些天即使你的工作並不是很忙……
總之,在大部分家庭裡孩子都是父母的核心,父母一輩子都在圍著孩子轉圈。我們總以為他們年紀大了讓他們享享清福是我們能進的盡最大的孝道,其實不然。我們應該儘量的讓他們有些事做,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需要,這樣他們才有奔頭才不會寂寞。
今年,我也已為人父母,父母的心情我也漸漸得以體會,我希望我的孩子一輩子健康幸福,同時我也希望天下的父母都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