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開頭巧闢蹊徑 結尾昇華立意
用毅力和恆心託舉夢想
於石
開頭:“用雙手成就夢想”,是很多人奮鬥拼搏的寫照。也有一些人,在用另一種方式託舉著希望。不久前,一位名叫彭超的無臂少年,在研究生複試考場用腳寫字,最終考入同濟大學。考場上,彎曲的身體、認真的神情、執著的眼神,讓奮力的書寫綻放希望,讓多年的堅持開花結果。
解讀:通常都說“用雙手成就夢想”,但開篇卻介紹彭超“用雙腳成就夢想”的故事,迅速抓住了讀者的眼球。
結尾:崇尚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感動。於普通人,這當然是一種觸動、一種激勵,正如網友所言:“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對於故事的主人公們,不能止於輿論的好奇、短暫的關注。張家城的籃球夢想值得尊重,同時,從長遠來看,單手打球如何更好支撐起未來的人生?彭超的求學生涯讓人敬佩,未來完成學業的他又該作何打算?張順東、李國秀夫妻倆的小康之路走得不容易,後頭更好的日子要從哪裡著手?感動之餘,感慨之外,給予他們最現實最及時的支援,發現並關懷那些還沒有被聚光燈照到的角落,才是勵志故事最合理的展開、最圓滿的結局。
無論如何,讓生活充滿溫度、未來充滿廣度,也讓每個人有所領悟、有所感觸,才能讓他們繼續乘風飛翔,激勵更多人振翅高飛。
解讀:結尾的設計也十分巧妙,作者呼籲我們在感動彭超故事的同時,給予“彭超們”最現實最及時的支援,這才是勵志故事最合理的展開、最圓滿的結局,瞬間提升了文章的立意,讓人回味無窮。
02
開頭妙用比喻 結尾玩轉排比
閱讀的陪伴最溫情
丁德良
開頭:愛上閱讀,各有各的因由,各有各的精彩。閱讀是以認知的力量去探測世界的廣袤,借偉岸的靈魂來陪伴心靈的成長。閱讀之於個人,如漫漫人生裡的燈盞,照亮奮鬥之路;閱讀之於社會,如歷史程序中的星光,輝映壯美的文明之虹。
解讀:開篇充滿詩意,運用比喻強調閱讀的重要作用。
結尾:閱讀是歷史的回望、心靈的淨化,也是夢想的啟示、希望的播撒;是思想的覺醒、精神的重新整理,更是文明的接力、文脈的傳承。因為閱讀,我們不斷成為更好的自己,也因為閱讀,人類不斷創造更美的世界。
解讀:結尾繼續使用修辭,排比句式對仗工整,氣勢磅礴。
03
開頭描繪畫面 結尾引用昇華
中國發展的速度與溫度
陳曉丹
開頭:高速鐵路網不斷延伸,運營里程向著4萬公里邁進,復興號賓士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81對公益性“慢火車”多年不調價,經停一個個小站,每年運送沿線群眾1200萬人次。疾馳如風的動車組與慢悠悠的綠皮車,對照鮮明、耐人尋味,勾勒出一幅中國鐵路的生動圖景。
解讀:開篇就為讀者描繪出一幅中國鐵路的生動圖景,三個數字著重突出了中國發展的速度與溫度。
結尾:“我的使命就是一輩子把這一件事做好,這與火車的快慢無關。”一列“慢火車”的列車長如是說。“利民之事,絲髮必興”。當前,黨史學習教育正在深入開展。永葆初心、砥礪恆心,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厚度,我們就一定能匯聚起風雨無阻向前進的磅礴力量,贏得民心、贏得未來。
解讀:結尾引用列車長的話,強調發展的“溫度”大於“速度”,要讓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厚度。
04
開頭一語雙關 結尾詩情畫意
“輕”閱讀的分量並不輕
楊暄
開頭:如今的“輕”閱讀,其實分量並不輕,能為人生“增重”,能為心靈賦彩,也能為衡量成功的標尺新增更多刻度。
解讀:“輕”字一語雙關,既代表重量,也代表知識的分量,頗有趣味。
結尾:先賢言,人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不讀書,或許就不懂得“柳條折盡花飛盡”的別緒離愁,不懂“今人不見古時月”的歲月滄桑,也不懂“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沖淡豁達。一個人的成長底色,由所讀之書來鋪陳。而讀書的多寡,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心靈家園的廣袤或貧瘠。所以,只要能開啟更廣闊的人生視野,遇見更詩意的精神世界,並最終“認識你自己”,不管“輕”還是“重”,不管是讀“著於竹帛”之書還是電子觸屏之書,什麼方式都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解讀:結尾引用詩句,再次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只要是閱讀都好,形式和時間都是次要的。
05
開頭以小見大 結尾引人深思
小皮箱見證家風傳承
桂從路
開頭: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第一展廳,展陳著張子清烈士使用過的一隻小皮箱。這隻小皮箱雖然年代久遠已有破損,但走近參觀的人無不被其背後的故事打動。皮箱上用以固定的36顆圖釘像是主人身經百戰後的累累傷痕,燈光下的淡淡光澤折射出穿越時光的堅守與傳承。
解讀:開門見山,引出標題的“小皮箱”,具有畫面感。
結尾:張子清烈士的女兒張質彬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她曾在懷念父親的文章中這樣寫道:“您對革命的忠誠、勇敢,以及德高望重的崇高思想品德,永遠銘刻在我的心中,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在珍藏幾十年後,張子清家屬將這隻小皮箱捐贈給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讓更多人從中獲得成長滋養、精神洗滌。紅色家風是黨的寶貴財富,傳承紅色基因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正是小皮箱帶給我們的啟迪。
解讀:引出張子清的女兒,再次強調家風的傳承作用,啟迪讀者。
06
開頭引用熱點 結尾習言習語
書寫新時代的青春答卷
石羚
開頭:前不久,電視劇《覺醒年代》主創團隊走進北大燕園,身著長衫的“李大釗”“陳獨秀”,與青年學子一同再現“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歷史場景,感動了現場學生與無數網友。“為了中華民富國強,為了民族再造復興,我願意奮鬥終生……”擲地有聲的話語,道出了五四先驅矢志不渝的追求,也道出了當代中國青年的共同心聲。
解讀:由熱播的《覺醒年代》引出文章主題——中國青年,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結尾:領導人指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鬥,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你們所多的是生力,遇見深林,可以闢成平地的,遇見曠野,可以栽種樹木的,遇見沙漠,可以開掘井泉的。”魯迅先生曾如此寄語中國青年。保持初生牛犢不怕虎、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剛健勇毅,高揚“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的堅定信念,把小我融入大我,勇立潮頭、奮勇搏擊,廣大青年必將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
解讀:引用領導人和魯迅先生的話,描繪美好願景。
07
開頭簡潔直觀 結尾指出問題
熱詞背後是充滿生機的生活
曹雪盟
開頭:層出不窮的網路熱詞為語言的發展帶來新語料,也嵌入日常生活的交流中。
解讀:簡潔的語言,既照應了文章標題,也提出了中心論點。
結尾:網路熱詞的創造和使用也有講究。有的網路熱詞使用不符合交流場景,常會引起尷尬和不適,起不到應有效果;有的網路流行語存在低俗化、粗鄙化傾向,更欠缺典雅,需要予以規範。網路熱詞體現著網際網路文化的生機和活力,流於瑣碎、粗鄙的網路熱詞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唯有表達積極態度、觀照現實發展,方能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解讀:採用辯證眼光,指出網路熱詞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08
開頭先聞其聲 結尾點明標題
金色盾牌 熱血鑄就
趙雅嬌
開頭:“我堅持得住,不要管我,先送其他重傷同志!”這是張從順犧牲前留下的話。在抓捕現場,即將被擒的毒販喪心病狂地引爆手榴彈,張從順左小腿被嚴重炸傷,但他堅持讓救援人員先搶救其他傷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戰友,自己最終因失血過多不幸離世。以雷霆手段打擊毒販,為禁絕毒品恪盡職守,張從順用生命兌現了“從警戍邊報國”的莊嚴承諾。
解讀:不見其人先聞其聲,開篇引用張從順的話,引出後文對張從順的介紹。
結尾:金色盾牌,熱血鑄就。警服見證責任,警徽映照使命。多少實幹擔當、多少流血犧牲,都是為了無愧於“人民警察”這個稱號。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公安機關共有1.6萬餘名民警因公犧牲。他們用生命詮釋了人民警察的使命和擔當,用實際行動昭示了人民警察為人民的赤子情懷。亮正義之劍、守萬家燈火,在我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總有人民警察在默默守護。
解讀:點明標題,表達對人民警察的讚揚。
09
開頭列舉資料 結尾提出號召
匠心聚 百業興
人民日報評論部
開頭:0.00068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直徑的1/125。然而,僅靠一雙手、一把銼刀、一方小小的操作檯,就能實現如此細微的加工公差。這樣的高精度,出自航空工業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家方文墨之手。如此極限的精度,源於每天8000餘次“枯燥而又單調的反覆練習”,源於他“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的一片匠心。
解讀:由精細的資料迅速抓住讀者眼球,引出文章主題——工匠精神。
結尾:邁步新徵程,揚帆再出發,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呼喚工匠精神。匠心聚,百業興。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不斷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我們必能培養出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
解讀:對青年提出號召,言有盡而意無窮。
10
開頭排比舉例 結尾啟迪思考
從冷門變熱門,博物館何以“出圈”?
郭冠華
開頭:“考古盲盒”賣到脫銷、“唐宮小姐姐”火遍全網、三星堆文物“上新”成“頂流”……又是一年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已遠離昔日“高冷”的形象,帶著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機走入熒屏、走入社交媒體、走入“尋常百姓家”。
解讀:列舉典型的博物館“出圈”事件,迅速拉近和讀者的距離。
結尾:從《故宮日曆》成為“網紅”到《國家寶藏》《唐宮夜宴》和三星堆的“出圈”,每一年,博物館和公眾似乎又走近了一些。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為“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後疫情時代,博物館“出圈”之後的路該如何走,怎樣讓傳統接續未來,期待從業者開啟新思考、探索新模式、提出新方案,讓傳統文化更好地抵達公眾。
解讀:總結全文,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11
開頭細節描寫 結尾強調論點
永不消逝的紅色電波
周珊珊
開頭:電臺開關和調節旋鈕鏽跡斑斑,變壓器和線圈等零件佈滿塵垢……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裡,陳列著一部電臺。作為紅一方面軍的第一部電臺,它在多次戰役中屢建奇功,見證著我國通訊事業的發展。
解讀:開篇用細節描寫刻畫電臺,代入感十足,讓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和變遷。
結尾:追憶紅色電波,我們應當銘記:無數革命戰士,對黨忠誠、牢記使命,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當前,我國通訊事業不斷髮展,“嘀嗒”的發報聲已經遠去,舊裝置已不再適用,但“半部電臺”所承載著的忠誠與擔當歷久彌新,它將繼續講述那段艱苦卓絕的光輝歲月,激勵人們不斷向前。
解讀:收束全篇,指出追憶紅色電波的重要價值。
12
開篇聯絡熱點 結尾提出建議
老字號如何擁抱“Z世代”?
林麗鸝
開頭:榮寶齋的自來水毛筆,同仁堂的阿膠面膜,五芳齋的王者榮耀聯名款粽子禮盒,內聯升的手工漢服鞋……正在進行的“618”電商大促中,老字號強勢崛起,颳起一股“國潮”風。
解讀:開篇列舉老字號的“國潮”,接地氣的同時又迅速抓住了讀者眼球。
結尾:我國擁有14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有強大購買力,消費已經連續多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國內消費市場給老字號們也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老字號曾經也是新品牌,是創新者和破局者。老字號不能吃老本,而是要在恪守工匠品質、優質服務、誠信經營、歷史文化的基礎上,不斷啟用自身的商業創新力,才能在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浪潮中乘勢而上,不僅不被淘汰,反而越做越強,成為消費升級大潮中的一支生力軍。
解讀:分析時代背景,提出整體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