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自己的行動、實踐、去做然後分享:分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用善意的字眼影響自己,影響別人,多做、少說、少想。王陽明:知道行處便是行,行道知處便是知。
恭敬
讓我們把學習到的知識內化,優秀的婚姻情感心理學諮詢師如老師,她講了一個三國時期的故事:有一天,張良在橋上散步,有一位老人走上這座橋的時候,一不小心一隻鞋掉到了橋下,老人看到張良向自己走過來就說:“小夥子你替我把掉到橋下的一隻鞋撿上來給我,可以嗎”?張良聽到老人說話沒有禮貌,但是看到老人家年紀很大了便沒有說什麼,把鞋子撿上來給老人,老人說“來給我穿上”。這個時候張良就不高興了,張良想鞋子都幫老人撿上來了,就不跟老人家計較了,於是就很恭敬的幫老人把鞋子穿上了。這位老人呢,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說,轉身就走了。張良看到老人的背影,就想這位老人家是什麼來頭。
磨鍊心性,反覆專研
過了一會兒這位老人又回來了,老人家說:“你這個小夥子很不錯挺有出息的,五天之後你再到這個橋上來見我”。張良一臉茫然的答應了。第五天早上張良很早就來到了橋上,但是這個老人家已經在這個橋上等他了,老人於是說:“跟老人家約會你應該早點過來,再過五天早點過來”。又過了五天,這個張良又起了個大早,趕到橋上,這個老人呢又比他早到了一會兒,這個老人家說:“你怎麼又比我晚,那你再過五天再來吧”。又過去了五天,這個張良下定決心一定要比老人家來的早,於是他剛過半夜摸著黑就來到了橋上,天剛剛亮,看到那位老人家慢慢的走到橋上來。張良上去扶著老人家,這位老人家就很高興地說:“小夥子你這樣做就對了可教也”。
這位老人家呢,就拿出一本太公兵法交給張良,後來張良就學習這本書,他就領悟到很多的智慧,最後呢就成了漢高祖劉邦手下的某事了。這就是著名的如此可教的典故,這個成語怎麼來的呢,就是這麼來的。當初張良這麼誠心誠意,這麼謙虛,這麼恭敬的、磨鍊自己的心性,就是為了獲得前人的智慧,得到被指教的機會。而當他終於得到這次機會,他就反覆的去專研,也正是這種反覆專研的精神,恭敬謙虛的太度才讓他參透了兵書,然後內化為自己的思維模式,才能夠熟練的去運用它,最後成為成功人士了。
篩選優質的知識,刻苦鑽研。
培養我們的思考能力,女人應該如何愛自己,用行動來愛自己。讓學習滋養自己,學以致用。學習知識要少而精,不要貪多,貪多就是貪婪,尊崇自己的內心。
我們要學習知識,就好好的反覆的專研。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契合的老師也很重要,透過自己的學習成長自己就好。刻意練習。
優秀的如老師,她表示分享是最好的刻意練習,也是一種傳統的美德。精選知識。接納自己,接納別人和自己一樣。首先跟著優秀的如老師學習,她影響著我們,我們影響我們自己,然後慢慢的影響別人。用溫和的言行去好好的學習,加油、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