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復甦、百花盛開的季節。而人體卻相反,在這個充滿萬物生機勃勃的季節,人們總是感到疲倦、總是犯困。正所謂“春困秋乏”,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在這個萬物復甦、生機勃勃的春季,會如此的犯困呢?面對“春困”,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如何去防範、去應對呢?
春困的產生
“春困”的產生,其實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和氣溫高低的轉換而進行相應調節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在寒冷的冬天,人體毛細血管經常處於一種收縮的狀態,就會造成血流量的相應減少,而毛孔就會相對增多,那麼氧的供應量就會隨之增加,這就會使大腦在血液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異常興奮,所以使人們感覺精力充沛。但是,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的逐步回升,人體的面板血管和毛細血管也逐漸擴張開來,使面板和肌肉微細血管處於弛緩舒張的狀態,血流緩慢,體表血液供應量增加,流入大腦的血液就相應減少,氧和能量的供應也會隨之減少,那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刺激資訊減弱,出現抑制的狀況,於是出現昏沉欲睡的“春困”現象。另外,由於春季的到來,開始變得晝長夜短,天亮得比較早,這也就更加重了人們的“春困”現象。
緩解春困措施
清淡飲食:油膩的肉類或者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容易影響大腦的供血量,使人產生疲勞的現象。所以春季應當清淡飲食。
加強鍛鍊,適當戶外運動:春天來了,氣候轉暖,萬物復甦,此時增加運動量不僅能夠活動筋骨、幫助氣血流通、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陽氣的升發,還可以幫助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與熱量。因此,春季是一年中很好的鍛鍊季節。
調整心態,控制情緒,勞逸結合:調整心態,多聽聽輕音樂,緩解心情,遇事不要焦躁,保持一顆平常心;適度工作,勞逸結合。
養成午休的小習慣:當我們結束一上午繁忙的工作時,可以在中午小憩20-30分鐘,最好是臥床就寢,保持舒服的睡姿,注意不要休憩時間太長,反倒會加重疲憊。
總結
春季雖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也是多種疾病好發的季節。春季常見的疾病有流行性感冒、支氣管哮喘、鼻炎、蕁麻疹、花粉熱、肝病、宿疾等。這些疾病之所以在春季多發,與春季特殊的氣候環境特點是密切相關的。因此,針對氣候特點,除了要注意春季的防寒保暖之外,還要注意飲食的清淡營養,並增加運動鍛鍊,以幫助氣血流通,增強體質,從而減少感冒發生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