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優秀時,我們總會覺得這孩子基因真好。其實自古就有這個爭論是遺傳(過去還沒有基因技術)重要還是環境重要,其實也都沒有什麼標準答案。
根據科學家研究東亞人的腦容量是最大的,神經元也是最多的,研究資料如下:
黑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267毫升,平均有13,185(百萬個)神經元;
白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47毫升,平均有13,665(百萬個)神經元;
東亞人的腦容量平均是1364毫升,平均有13,767(百萬個)神經元。
或者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東亞人平均智商可能是最高的,智商高能不能就決定成為進化的頂端呢?答案是否定的。
現在已經有無數證據證明現代人類是由非洲的智人進化而來,同時期也有很多古人類並沒有進化成現代人類,比如尼安德特人、元謀人、山頂洞人等。智人無論從體格還是腦容量都不是最出色的,處於中等水平,但最終只有智人進化成為了現代人。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智人在進化過程中所處的環境讓他們進化出了特殊的能力適應了紛繁複雜的環境,所以智商並不是進化的絕對因素。
所以達爾文的進化論強調的是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如果是強者生存自然界應該是弱肉強食的,地球應該是由肉食動物統治的。但是大自然進化出來了食草動物,也進化出來了獅子老虎,食草動物在獅子老虎面前毫無抵抗。但獅子老虎快滅絕了,但是食草動物還一大堆活的很好,這就是適者生存。再比如老鼠,能打得過誰啊,誰也打不過,結果滿處都是。
回到智商問題,從進化的角度說,智商確實是進化的結果,如果說東亞人智商高,可能是東亞的社會環境更為複雜。比如東亞氣候和地理更適合人居住,人口眾多,人際關係複雜,競爭更激烈等。但是進化的優勢在於能進化適應環境的生活習性,智商可能只是結果。比如智人是個機會主義雜食動物,進化出來的採集食物儲存食物等能力強於其他古人類,這可能是決定因素,但這些並不一定就是智商導致的,自然選擇的決定因素是未知的,也是需要科學家不斷去探索的。
所以我們不要迷信智商或者基因決定論,大多數時候智商毫無用處,如果沒有用在合適的地方和恰當的開發,本身沒有意義。再舉個極端的例子,科學家研究10萬種動物裡豬的智商排第10大約是人類3-4歲小孩的水平,但是豬的價值在於身材而不是智商。
回到本文的主題基因(智商、遺傳等)重要還是環境重要?基因和智商確實有決定作用,但是它所決定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可能決定了甲0-100,乙20-120,丙40-140。能不能把基因完全的展示出來取決於環境因素也就是自然選擇的部分,可能甲落到了80,乙70,丙可能只有50。基因的差異可能的確是存在的,但是環境決定了是否能把基因的優勢完全展示出來。比如最近大火的谷愛凌,她可能把她基因的90%展示出來了,而我們普通人只展示出了60%,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