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加入魚躍創新研究院,預計今年3月底我主持的‘微奈米生物技術感測晶片實驗室’將建成除錯,6月前正式投入自主研發,年底前推出晶片。”正月十一午後的南京,細雨濛濛,春意萌動。魚躍科技中心的一間會議室裡,伍叔雲向記者講述著自美國歸來半年多的故事。他語調雖和緩,但對於科研專案進展之迅速,顯然有著掩飾不住的欣喜。
伍叔雲,美籍華裔科學家,20世紀90年代的理工科精英。198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1992年留學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畢業後,在美擔任過四五家公司的高新技術總監,專攻微奈米感測技術以及生物醫療領域。去年應魚躍醫療之邀回國,來到南京,開始了一段全新的創新旅程。
魚躍醫療是目前國內醫療器械龍頭企業之一,旗下擁有義大利百勝醫療、德國曼吉世、上海醫療器械等80餘家海內外分(子)公司,擁有魚躍、百勝、金鐘、華佗等諸多品牌。呼吸治療解決方案、糖尿病管理及家用檢測、感染控制是其三大核心賽道。在製氧機、霧化器、血壓計、呼吸機、感染控制等細分領域,魚躍醫療連續十多年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製氧機產銷量更是連續16年全球第一。該公司擁有各項專有技術5000餘項,在全球設立了德、意、荷及北京、南京、蘇州等10個研發中心,南京科技中心的定位是高階醫療器械研究基地。去年,魚躍創新研究院正式成立,針對三大核心賽道的自主研發需求,引進了包括伍叔雲在內的8位博士。
去年歸國之初,伍叔雲的“微奈米生物技術感測晶片”已在蘇州奈米研究所開展前期樣品實驗。“可穿戴連續動態血糖檢測裝置”“高原單兵可穿戴製氧裝備”是伍博士及其團隊去年下半年牛刀初試的研發成果。加入魚躍7個月,伍叔雲便率領20人的團隊開發出了兩種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新品,並啟動一項世界前沿的基礎技術研究。年過半百的伍叔雲依然有著年輕人的激情,而魚躍醫療的高效率,則體現了這家醫械企業面向醫療市場新需求的投資眼光與魄力。
美國晶片與醫療企業收入高,科技水平領跑世界,為何選擇回國,又為何選擇投身江蘇?伍叔雲表示,有市場因素,也有技術因素,還有家庭因素。首先,中國尤其是江蘇等長三角省份醫療服務市場空間巨大,潛力驚人。其次,作為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排頭兵,魚躍的生產、銷售、服務等基礎體系建設完備,公司重視創新,期待在科研上進一步探索升級。魚躍創新研究院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重點攻克我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種種“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譬如智慧感測診斷技術,魚躍“恰好”需要這一技術,而伍叔雲“恰好”擁有。再次,他的孩子已經讀大學,回國再度創業創新的時機已成熟。雖然目前家人均在海外,但他有意攜家人迴歸祖國。此外,作為華人,伍叔雲一直期望中國醫療能夠走在世界前列。
對於2022年,伍叔雲充滿了信心。“微奈米生物技術感測晶片”是其核心研發專案,一旦年底推出晶片,將由此孕育出一系列醫療器械新品,很可能成為醫療服務市場新一輪競爭的焦點。大呼吸板塊、公共場所心源性急救兩大系列裝備,則是他與團隊尋求技術突破和孵化的最新座標。
生物感測晶片的適用面極廣,作用巨大。一旦充分應用,對傳統醫療裝置堪稱“降維打擊”。但伍叔雲認為,衝擊力更強的“降維打擊”不是新技術,而是新理念和新模式。他提出:“醫械業龍頭企業,應當從單純的應用產品研發轉向關鍵前沿的基礎技術研發,從偏重硬體裝置轉向軟硬體並重,從就病論治轉向全方位解決方案。”
創新不能孤立,要緊密結合市場。創新也需要堅守,要有容錯的精神。新春伊始,伍叔雲的“醫療強國夢”有了更鮮明的輪廓。
江蘇經濟報記者 王峻峰 實習生 李曉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