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商末周族領袖。姬處,名,商紂時為西伯,亦稱伯昌。曾被商紂禁於美裡(今河南湯陰北)。統治期間,國勢強盛。他解決虞、芮兩國爭端,使兩國歸附;還攻滅黎(今山西長治西南)、邗(在今河南沁陽西北)、崇(今河南嵩縣北)等國。並建立豐く豊)邑(今陝西長安灃河以西),作為國都。在位五十年。【周武王】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姓,名發。繼承其父文王遺志,聯合庸、蜀、羌髪、微、盧、彭、濮等族,率軍東攻。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之戰,取得大勝,遂滅商,建立西周王朝,建都於鎬(今陝西長安灃河以東)。
【周成王】西周國王。姬姓,名通。其義武王死時,他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攝義。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固了西周王朝的統治。後周公歸政於歷史人物。西周【周康王】
西周國王。成王之子,名釗。在位時継續推行成王的政策,加強了統治,即所謂成康之治。舊史家奪稱當時“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周昭王】西周國王。康王之子,名報。南攻楚國,死於漢水之演。
【周穆王】西周國王。姬姓,名滿。昭王之子。曾西擊犬戎,俘虜五王,並將部分犬戎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還東攻徐戎,在塗山(今安微懷遠東南)會合諸侯。後世傳說他曾周遊天下,《穆天子傳》即寫他西遊故事。
【周厲王】(?一前828)西周國王。姬姓,名胡。任用榮夷公執政,實行“專利”。又命令衛巫監視“國人”,殺死議論他的人,引起反抗。公元前841年“國人”發難,他逃奔到彘(今山西霍縣),十四年後死於彘。
【共伯和】西周時共(今河南輝縣)國君。名和。周厲王被逐後,他受諸侯擁戴,代行王政,號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十四年後周宣王即位,他歸國(參見“共和行政”)。共國到春秋初年尚存。見《左傳。隱公元年》及杜預注。一說共是衛的別稱,衛武公名和,即共伯和。【周宣王】(?一前782)西周國王。姬姓,名靖(一作靜)。厲王子。公元前828一前782年在位。他即位後,“不籍千畝”(廢除籍田制度,一說廢除在籍田上的奴隸集體耕作)。曾不斷對淮夷、徐戎、搬猶用兵,互有勝負,損失很多人力物力,於是“料民”(統計民數)於太原。
【周幽王】(?一前771)西周國王。姬姓,名宮溼(溼,一作涅、湟)。宣王子。公元前781一前771年在位。任用虢石父執政,剝削嚴重,再加地震與旱災,使人民流離失所。又進攻六濟之戎,大敗。因寵愛褒姒,廢掉申後和太子宜臼。申侯聯合曾、犬戎等攻周,他被殺於驪山下,西周滅亡。
(215)蟻。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年)礙國把她進獻給周,為幽王所寵,繼而被立為後。申候聯合曾、大戎攻殺幽王,她也被【武庚】周初分封的殷君。字祿父。商王時之子。周武王滅商後,継續封他為般君。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三監不服,武庾乘機勾結三監,聯合東方夷族反抗。終為周公平定,他也被
餘。
【太伯】一作泰伯。周代吳國的始祖。周太王長子。太王欲立幼子季歷,他與弟仲雍同避江南,改從當地風俗,斷髮文身,成為當地君長。
泰伯】即“太伯”。
【仲雍】又稱虞仲、吳仲。周太王次子,太伯之弟。因太王欲立幼子季歷,他與太伯同避江南,太伯成為當地君長。太伯死後,由他繼立。其後人建立吳國。【散宜生】西周初年大臣。散氏,名宜生。與因天、太顛等同輔周文王。文王被紂囚禁,他們把有莘氏之女、驪戎的文馬等獻給紂,使文王獲得釋放。後助武王滅商。
【因天】西周初年大臣。因氏,名天。與散宜生,太顛等同輔周文王。參見“散宜生”。
【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周武王之弟,名旦,亦稱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陝西岐山北),稱為周公。曾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後,成王年幼,由他攝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聯合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他出師東征,平定反叛,大規模分封諸侯,並營建洛邑(今河南洛陽)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其言論見於《尚書》的《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等篇。始祖。名更。因未色在召(今 al 西南),稱為召公蟻召伯。曾佐商,被封於弧。成土時任太保,與見於《書。召譜》。
伯禽】周代魯國的始祖。姬處,伯愈,亦稱禽父。周公旦民子。周公徵勝利後,成王把股民バ族和舊奄國連同奄民,分封給他,國號魯。曾潔軍嗇費(今山東費縣北)誓師,進攻淮夷徑戎。其誓言即《書贊魯》。遺物有"一
簋”。
【唐叔】周代晉國的始祖。姬姓,名虞,字子於。周成壓弟。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後,把唐封給他,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區,並賞給懷姓九宗。其子燮繼位,因南有晉水,改稱晉侯。
【康叔】周代衛國的始祖。名封。周武王弟。初封於康(今河南禹縣西北),故稱康叔。周公攻滅武庚後,把殷民七族和商故都周圍地區封給他,國號衛。成王還命他為周的司寇。《書康誥》即周公分封他時告戒他的文告。
【熊繹】周代楚國的始祖。羋姓,鴦熊的後代。受周康王(一說成王)的分封,建都丹陽(今湖北秭歸東南)。【熊渠】西周時楚國君。羋姓,熊氏,名渠。楚原在荊山地區,他進攻庸和越,擴充套件到長江中游,把長子康封於包直,次子紅封於鄂(今湖北鄂城),幼子墊疵封于越章(今安微、湖北間地),奠定丁楚國繼續擴充套件基礎。
【微子】周代宋國的始祖。名啟(作)。商紂的庶兄。封於微(今山東堅山四北)。因見商代將亡,數諫紂王,周武王滅商時,周公目攻滅武庚後,封他於宋。遭之承。承者,承大子之遺忘者也,4千後,是史佚也。《次書。藝文志》廖 r 鑾甲】西周徹年史官。原為商臣。次勸諫討王,不被採納,逮離商到周。周任太史,亦稱辛尹,曾命令百官各為度辭,勸戒國王。《左傳腐公四年》載有慮人之箴》,傳為當時百官所作箴[呂尚】圍代齊國的始祖。姜姓,呂氏,名望,一說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師(武官名),也稱師尚父。輔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有太公之稱。俗稱姜太公。兵書《六韜》,是戰國時人依託於他的作品。
【姜太公】即“呂尚”。
【管叔】一作關叔。周初三監之一。名鮮,周武王之弟。武王滅商後,封於管(今河南鄭州)。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攝政,他和蔡叔等不服,揚言周公旦要不利於成王,和武庚一起叛亂。後被周公平定,他被殺死。一說自殺。
【蔡叔】周初三監之一。名度,周武王之弟。武王滅商後,封於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武王去世,成王年幼,周公旦政,他和管叔等不服,和武庚一起叛亂,被周公平定,他被放逐。後成王又封其子胡於蔡,為蔡國始祖。
置叔】周文王之子,武王同母弟,名咎一說名武。封于軍(今山西霍縣西
南)
【非子】
周代秦的始祖,贏姓部落首
議。居於犬丘(今陝西興平東南)。善於非馬。受周孝王召,主管養馬於開水、道之間。後來封於秦(今甘肅張家川東)。作為周的附庸。
【榮夷公】周厲王時大臣。封於榮(今利,引起“國人”反抗。名虎。周厲王暴虐,“國人”圍攻王宮,他把太子靖藏置在家,以其子替死。厲王死後,擁立太子繼位,即周宣王。曾率軍戰勝淮夷。見《詩大雅江漢》。遺物有“召伯虎簋”。
【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周宣主的大臣。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重),尹是官名。當時嚴猶遷居焦樓,進攻到涇水北岸,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他率軍反攻到太原。見《詩小雅六月》。又奉命在成周(今河南洛陽東)負責徵收南淮夷等族的貢賦。遺物有“兮甲盤”。【兮伯吉父】即“尹吉甫”。
【方叔】周宣王時大臣。曾率兵車三千輛進攻楚國得勝,又曾進攻滬猶。見《詩◇小雅採》。
【仲山父】周宣王時大臣。封於樊(今陝西長安南),亦稱樊仲、樊穆仲。宣王“料民”,他曾勸諫。見《國語·周語上》。
寧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太公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