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奪取“河南地”的奏章,使得秦始皇滿心歡喜。為了有效管轄這片新的疆域,設立了九原郡,作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並把郡治設在九原城。郡治,相當於如今的省會城市。而九原城,正是戰國時期“胡服騎射”趙武靈王所修築的那座北疆要塞。
九原郡的郡治究竟位於何處?幾乎成為秦朝北疆歷史研究,最為重要也最為激烈的爭論。
一說是包頭市九原區的麻池古城,一說是包頭市昆都侖區的孟家梁古城,一說是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的三頂帳房古城。
我們還是秉持一貫的做法:關注爭論,但不被絆住腿腳,往遠看,向前走。
姑且,把麻池古城視為九原郡郡治。具體原由,將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篇文章,做番剖析。
匈奴頭曼單于的勢力,已經被驅逐出黃河流域,遠離了陰山南麓;蒙恬又沿著黃河設立了九原郡的諸多縣城,修築了城堡關塞。然而,霸氣的秦始皇並未罷休,他要修築一條長長的城牆,把匈奴永久地隔絕在北方。
《史記•蒙恬列傳》記載:“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
也就是:修築長城,利用地理形勢,設定要塞,西起臨洮(即今甘肅省岷縣),東至遼東(即今遼寧鴨綠江畔),逶迤綿延一萬餘里。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始皇長城!
秦始皇對於包頭地區,似乎格外器重。設了九原郡、修了秦長城,還要再建一條秦直道。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直通之。”
意思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修築道路,由九原一直修到雲陽,挖掉山峰、填平河谷,筆直貫通。
歐洲有句顏語“條條大道通羅馬”,說的是讓古羅馬人引以為傲的以首都羅馬為中心面向全國的四通八達的“公路網”。
其實,早在古羅馬帝國興盛的200多年前,秦始皇就已下令在全國修起了溝通秦都咸陽與各地郡縣的“馳道”。其中,尤其以從包頭境內的麻池古城至咸陽附近的雲陽宮(也稱甘泉宮)的“秦直道”最為有名。
《史記•蒙恬列傳》也有記載:“始皇欲遊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巉山堙谷,千八百里。”
據專家考證,秦直道全長1800裡(約合如今的700多公里),寬度約為30至60米。平直寬闊的秦直道,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一旦匈奴入侵,長城烽煙燃起,全副武裝的秦朝大軍只需三天三夜即可迅速抵達北疆。
匈奴歷來是擅長游擊戰的,通常不願進行正面拼殺,其戰術原則是“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對於藉助秦直道迅猛出擊的秦朝大軍,只得採取退避三舍的策略了。
北方的胡人已經不足為慮,喜歡巡遊天下的秦始皇,興致盎然地規劃著第五次旅遊路線。
這次隨同出行的,有左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等人。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閒著沒事,也請求隨行,想要見見世面。
秦始皇點頭允許,這一刻,他似乎忘記了那句讖言。
——亡秦者胡也。
胡人?胡亥!
(未完待續)
作者簡介:徐麥涵,字梓銘,出生於一九八九年六月,內蒙古包頭人士。求學於南昌大學,宗教學碩士、歷史學博士;問道於江西龍虎山,師從嗣漢天師第六十五代孫張金濤大法師,正一派天師道受籙高功大法師;內蒙古道教協會副會長,包頭市道教協會會長,包頭市南龍王廟(五爺廟)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