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同治通寶
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1874年)鑄,小平錢(紅錢有當十),多省均有鑄行,鑄量較清前期錢已大有減少,另有同治重寶。
歷史年代:
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1874年)鑄。
錢面文字:
面文“同治通寶“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蘇、浙、昌、桂、川、雲、東、州、鞏、濟、廣、臺、福、南、河、武、黔、直、晉、陝、阿克蘇、伊、庫車”共25種。
面值:
小平、當十。
收藏價值:
同治通寶普通小平錢市場價格10元左右,另有地方區域性頒樣錢,稀見。
15.同治重寶
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1874年)鑄,有當五、當十2種,另有同治通寶。
歷史年代:
清穆宗同治年間(1862~1874年)鑄。
錢面文字:
面文“同治重寶“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漢文記值。
面值:
當四、當五、當十。
收藏價值:
同治重寶正式開鑄的僅有寶泉、寶源、寶雲、寶鞏4局,其他所見均屬部頒樣錢,稀見。
16.光緒通寶
清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年)鑄,種類繁多,此時已逐漸通行機制幣,方孔鑄幣已接近尾聲,另有光緒重寶。
歷史年代:
清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年)鑄。
錢面文字:
面文“光緒通寶”直讀,背滿文記局,計有“泉、源、直、津、河、蘇、浙、福、晉、陝、川、廣、昌、桂、雲、東、黔、薊、武、南、伊、庫、阿克蘇”共23種。
面值:
小平。
鑄造背景: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胞妹(醇親王福晉)的兒子入繼為帝,改元光緒,通寶制錢鑄於(1875~1908年)間,錢重從開始的一錢逐步減至八分,最後減至六分,錢文為楷書,此外寶福局也鑄過篆文錢,錢背文為滿文記局名,也有星月紋,還有銘“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見“千字文”中一字,為宇、宙、日、月、往、來等字)。光緒十五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用從英國購買的機器製造我國曆史上第一批機制幣,此後相繼在各省推廣實行,遂步取代了“方孔圓錢”。
收藏價值:
光緒通寶多為小平錢,普通品種價格在5元左右,地方局小平部頒樣錢稀見,寶晉局有種試鑄大錢,錢文精美,罕見,另寶福局鑄有篆書背日月紋錢,稀見,但是否為行用錢性質尚待考證。
17.光緒重寶
清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年)鑄,有當五、當十2種,此時國內逐漸通行機制幣,方孔鑄幣已接近尾聲,另有光緒通寶。
清德宗光緒年間(1875~1908年)。
錢面文字:
面文“光緒重寶”楷書直讀,背滿文記局、漢文記值。
面值:
當五,當十。
收藏價值:
光緒重寶正式開鑄的僅寶泉、寶源、寶蘇三局,寶蘇局為當五錢,目前市場價格均在百元左右,當十母錢少見,其他各局所見均為部頒樣錢,稀見。
18.宣統通寶
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鑄,以小平錢為主,紅錢有當十,當時已大量使用機制幣,方孔錢某種意義上來說僅為象徵性鑄造。
清宣統年間(1909~1911年)鑄。
錢面文字:
面文“宣統通寶”楷書直讀,背文為滿文局名,有“寶泉、寶雲、烏什”等。
面值:
小平。
鑄造背景:
醇親王之子溥儀繼位(1908年)改元宣統,為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皇帝。宣統年間,全國各省幾乎都已停鑄制錢,僅寶泉局鑄過一種重一錢的“宣統通寶”小平錢,數量也不多,分為大小兩種,新疆也有“宣統通寶”紅錢,以及寶廣、寶福兩局出過機制幣。
收藏價值:
宣統通寶目前所見主要為寶泉局小平錢,有大、小2種,較常見,此二種的母錢、雕母均已發現,母錢稀見,雕母則罕見,2012年嘉德春拍一枚宣統通寶大樣雕母,平尾贊平舊藏,成交價格69萬元人民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