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燈謎又稱打燈謎,是我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漢族民俗文娛活動形式 ,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解燈謎需要廣博的知識儲備與積累,對謎底有著強烈的探知慾,同時運用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才能解開。這啟示我們年輕幹部在工作中,要有“解燈謎”的韌勁、實勁、巧勁,才能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成長髮展。
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年輕幹部如果不透過實踐磨鍊自身,汲取“營養”拓寬視野,肯定會出現“邯鄲學步”、一知半解,工作的效果也肯定不好。立足新時代,年輕幹部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工作水平,深化自身知識儲備,在工作生活中與自身意志力做鬥爭,遇難不退,遇事不讓。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不氣餒、不言敗,沉得住氣,戒驕戒躁,透過鼓足“啃骨頭”、“深翻地”的決心,“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式的恆心,不走“捷徑”,不避“短板”的耐心,經風雨、壯筋骨,掌握時代的脈搏,解答時代問卷,真正做到年輕幹部守正篤實,久久為功的時代風貌。
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實勁。年輕幹部“解燈謎”,要以實打實的工作態度作為“解燈謎”的定海神針,不斷檢視自身是否符合可堪大用的棟樑之才,實現新時代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藍圖描繪者。善用“實勁”是年輕幹部應該養成的好習慣,幹部的成長是與個人工作實績緊密聯絡在一起的。只有認認真真做好工作任務,涵養出腳踏實地作風,提高真幹敢幹的能力,方能得到組織和群眾的認可,為成長進步提供“肥料”。年輕幹部在要求真抓實幹的今天絕不能“高開低走”“草草收場”,要抓鐵留痕、踏石留印地穩抓穩打、持之以恆,在祖國興旺發達的步伐中透過實際工作解出更多“謎底”。
要有“解鈴更需繫鈴人”的巧勁。做好工作不等同於埋頭蠻幹,年輕幹部只有在工作中突出重點、掌握技巧,才不至於亂打亂撞。只有做到能做到主次分明,合理安排分工,才能將工作步驟化,條理化,發揮“頭腦風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藉助一切可以藉助的手段,發揮年輕幹部的自身優點,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每一件具體工作的同時,還要謀劃其他的工作,爭取所有工作都能齊頭並進,整體推進。作為一名年輕幹部,要靈活運用“四兩撥千斤”“解鈴更需繫鈴人”等方式方法,在創新中抓好工作落實,注重實際、不斷拓寬思路、最佳化工作辦法,提高活用“巧勁”的頻次和範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找準“燈謎”中的“線頭”“提示”,發揚創新精神,解出一個個工作“謎題”。(中共蘭州市七里河區委組織部 郭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