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大資料時代,網路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與此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資訊洩露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資訊保安問題亟待得到高度的重視。
相信大家每當登陸一個新軟體時,都會彈出一個類似的選項叫作“已閱讀並同意《使用者協議》和《隱私政策》”,其中的某些選項也會對我們的資訊保安構成一定的威脅。必要的時候需要我們“該出手時就出手”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當我們給app授權資訊時,需要留心app內的條款是否有收集個人資訊之類的條款,當出現了某些規定在條款之內並不需要的個人資訊採集時,我們要勇敢地說“不”。
此外,人臉資訊也屬於非常重要的個人資訊。進入“刷臉時代”,越來越多的門店都採用了刷臉模式來收集資訊,但是這種方式一旦將人臉資訊洩露,就會造成極大的危險。面對一些“非人臉識別不可進入”的公共場所,我們也要勇敢拒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從近幾年的新聞報道中,我們可以看到有許許多多的人站起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們不輕易間洩露的資訊,可能就會被不法分子拿來透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財富。古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利用這種方式來獲取財富不僅會受到道德的譴責,更會受到法律的制裁。這就需要提醒大家,在街上遇到一些掃二維碼發放小禮品的人需要格外留意,不要隨意去註冊對方提供的APP、連結等,更不不要為了蠅頭小利,而輕易“出賣”自己的個人資訊。
日常中值得我們注意的是:一是儘量遠離網路平臺互動類連結,如投票、性格測試等;二是在公眾場所儘量不連結未知WiFi;三是不要隨意點選陌生賬號發來的連結;四是在公開平臺上儘量少髮帶有個人資訊的動態;五是不要輕信電話類的網購退貨、補償等資訊。保護個人資訊保安不僅要求國家加大對資訊的保護力度,更需要社會與我們個人加強對自己資訊的防護意識。(寧津廠 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