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生或富足無憂,或命途多舛,唯有“修心化燥”方能苦盡甘來。
在廣州的一個偏遠農村,有著這樣一位女孩,她天生麗質,活潑開朗,與人為善。
微笑時的嘴角,總是不經意地露出兩顆尖尖的小虎牙,原本她可以在這份平凡且溫馨的生活裡,快樂地成長。
可命運,總是沒眼力見地跟她開起了玩笑,她厭倦別人的眼光,也為自己的平凡感到沮喪。

天生麗質的黃韻怡
她叫黃韻怡,是一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小姑娘,人們為了撫慰她敏感的心靈,將其稱為“袖珍女孩”。
可在醫學上,她卻屬於不折不扣的“侏儒症”患者,儘管醫學賦予的名稱有些殘忍,可那畢竟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那麼黃韻怡究竟有過怎樣的生活經歷,以至於促使她放棄學業外出打工,徒手撐起了整個家庭?
1998年,7歲的黃韻怡,放學後正同小夥伴們在村裡玩耍,偶然間遇到了一位陌生人。
陌生人見黃韻怡小巧可愛便忍不住問道:“小朋友,你幾歲了,怎麼還不回家呢?”
黃韻怡聽罷,頓時覺得有些生氣,只見她義正辭嚴地回覆到:“我不是小孩,我都7歲了”。

黃韻怡與弟弟
那一天,年幼的黃韻怡,忽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抑,而後便帶著一副悶悶不樂的心情,回了家。
起初,黃韻怡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異常之處,直到周圍的人都不停地議論她的身高。
黃韻怡的父母也開始察覺到了問題所在,於是他們便帶著黃韻怡去了廣州醫院,並做了一系列的檢查。
可根據抽血化驗的結果來看,黃韻怡的身體素質極好,除了身高比同齡人較矮之外,並沒有什麼隱藏的疾病。
基於此,醫生便建議黃韻怡的父母,為其使用生長激素,且堅持使用的話,完全可以達到正常人的身高水準。
可每增高一釐米,大概需要1萬塊的花費,而黃韻怡手足五人,皆靠父母的勞作養活。

黃韻怡與家人
這樣的家庭,是斷然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負擔起如此高昂的治療費用的。
於是,黃韻怡在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治療之下,便與父母一同回了老家。
黃父尋思著,或許增添些營養和加強下身體鍛鍊,假以時日,就能夠長高。
沒成想卻就此錯過了,黃韻怡最佳的治療時間,以至於黃韻怡永遠失去了長高的機會。
那時黃韻怡與父母,都對能否長高一事,抱有一定的“幻想”和“無奈”。
畢竟不是一個富足的家庭,也身處資訊比較閉塞的農村,因此諸多事宜,都在窘迫的生活現狀之下,不了了之。
而當黃韻怡及其父母,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時,已經是黃韻怡初中之後的事了。

陽光自信的黃韻怡
“這麼小的人,也來讀初中,怕是走錯校門了吧”。當黃韻怡揹著書包,走在中學的校園裡時。
她時時刻刻都能察覺,周圍的人對她投來的異樣眼光,和竊竊私語時的譏笑姿態。
原本,在小學校園裡的她,一直是個陽光自信,積極向上和深受老師同學喜愛的姑娘。
可到了中學的校園裡,她卻漸漸地變得不敢說話,畏首畏尾,還時常為了躲避人群,特意等到學生們都悉數離校之後,才小心翼翼地從教室裡走出。
除此之外,為了避開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她吃過午飯,就拔腿往學校跑,只為了避免與更多人有所接觸。
有時候她比較幸運,可以一個人獨自徜徉在校園的小道上,有時候,就比較悲催,一次效能邂逅好幾個,秉性頑劣的男同學。

重度侏儒症患者
一日午時,天空還是一副烈日當頭的景象,黃韻怡揹著沉甸甸的書包,慢慢悠悠地向校園裡走去。
正在此時,身後忽然傳來一陣嘈雜的打鬧聲,黃韻怡驚恐地一回頭,發現身後正跟著幾個高挑的男同學。
尷尬的是,原本他們歪歪斜斜地攀在一起,有說有笑,可在看到黃韻怡之後,那笑聲便戛然而止了。
彼時,校園裡安靜得彷彿時間已經停滯,而通往教室的路,也變得愈發漫長起來。
“喂,那個矮冬瓜,小矮人,你過來,別走那麼快”,黃韻怡聽罷,先是一愣。
而後又回頭瞪了那群“臭小子”一眼,便加快步伐,向教室走去,那時的她並沒有選擇哭泣或者針鋒相對。

袖珍女孩黃韻怡參加節目
而是默默地吞下了這口氣,因為她知道,自己的身高或許永遠都不會再長了。
而這塊屬於她的“短板”,會永遠成為,他人茶餘飯後,爭相談論的話題。
2005年,初二尚未讀完的黃韻怡,便在生活與精神的雙重壓力之下,選擇輟學回家。
出於經濟條件困難,父母對於黃韻怡的選擇,也沒有過多的阻攔,於是黃韻怡的生活,又開始面臨新一輪的挑戰。
2009年,黃韻怡隻身一人,踏上北漂的火車,開始在那個挑戰與機遇並存的城市裡,尋求一份餬口的工作。
初來北京的她,人生地不熟,又因為過於矮小的身材,在找工作的事情上,屢次碰壁。

北京殘疾人藝術團
好在她性格頑強,且富有樂觀主義精神,在幾番摸爬滾打之下,最終進入了殘疾人表演藝術團。
起初,以黃韻怡的資質,距離登臺演出,尚且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耐不住她勤奮好學,吃苦能幹。
臺裡便決定給予她一次登臺表演的機會,那時她一個月只有800塊錢的工資。
除去每個月寄給爸媽的生活費,及撫養弟弟讀書的費用,黃韻怡每個月的花費還不到100塊錢。
主持人問她:“這麼少的生活費,你是如何滿足衣食住行的”?
她只是風輕雲淡地回覆道:“我沒有那種需求,衣服只要夠換就可以,沒想那麼多”。
在黃韻怡的意識裡,除了賺錢,和改善家裡的生活條件之外,她根本就沒有想過,要為自己“治病”。

登臺獻藝的黃韻怡
而後因為出色的舞臺表現力,和高人氣的觀眾緣,臺裡破例給黃韻怡的工資,從800元上調到1000元。
而黃韻怡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幸福感”,開始拾起以往破碎的自信心。
進而專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去,當黃韻怡開始得到更多的演出機會後。
歡喜之餘也為其增添了諸多的煩惱,因為長期的暈車體質,導致她一有外地的演出機會,便開始坐立不安起來。
其中嚴重的一次,便是殘疾人藝術團,由湖南前往四川達州的一次演出的途中。
那是她自入團以來,首次長途跋涉外出表演的第一站。

黃韻怡參與湖北衛視的節目
原本已做好全面準備工作的黃韻怡,因為無法忍受長途汽車裡的異味,及司機波段停車的操作,幾乎把整個人都吐空了。
幾近崩潰之餘,還給姐姐打起了電話,痛哭起來,她不想一個人長途跋涉,遠離家鄉。
也不想一個人為了賺錢,而面對如此遭罪的境遇,她想放棄,她想回家,她想躺在那張矮小的舊床上。
經過數小時的長途跋涉之後,車子終於抵達了目的地。
而飽受折磨得黃韻怡,也從痛苦的掙扎中,漸漸恢復平靜,她回想起與姐姐說過的話,頓時覺得自己有些過於“矯情”。

膚白貌美的黃韻怡
再想想遠在廣州農村的父母,和讀小學的弟弟,方才歷經的痛苦,便瞬間被拋諸腦後了。
往後的日子裡,黃韻怡都在暈車中掙扎,也在掙扎中重拾心情,週而復始地將熱情,揮灑在她摯愛的舞臺之上。
整整兩年半的時間,黃韻怡愣是將自己暈車的體質,扭轉成為與正常人無異的狀態。
這興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對於135釐米的袖珍女孩黃韻怡來說,已經是“劫後重生”了。
在殘疾人藝術團,工作了6年之後,黃韻怡順利地將弟弟送進了大學,並獨自承擔起供養弟弟的責任。

參與節目時的黃韻怡
當家庭生活已經進入到,一個相對安穩的階段之時,黃韻怡這才靜下心來,自我審視一番。
於是,多年來被生活壓制地,那個想要長高的念頭,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當她再一次來到醫院,為自己做一套系統地檢查之時,卻被醫生告知,先天性腦垂體發育不全。
並導致生長激素分泌過少,進而無法再長高,言外之意就是她得了“侏儒症”。
那年她23歲,年齡超標,骨齡閉合,已完全失去了治癒的可能性。
想來也是造化弄人,早年間,有時間有年齡優勢之時,卻沒有足夠的金錢治療。
如今時間和經濟都不再拮据了,黃韻怡卻又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

重拾自信的黃韻怡
自打走出醫院的那一刻起,黃韻怡此生,已對長高之事,再不抱任何幻想。
餘生,除了不停地奮鬥,為自己,為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再無任何奢求。
當黃韻怡重新收拾好心情,準備投入到工作當中時,又趕上了新的社會浪潮,並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那是2015年,女性自主創業的專案,忽然登上了熱門板塊,而看到商機的黃韻怡,也正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
她開始尋找一些適合代理的產品,護膚品或衣服,同時也建立起自己的網店,雙管齊下。

備受節目青睞的黃韻怡
因為身材嬌小,長相甜美,黃韻怡在給網店平臺,拍攝平面照片的時候,效果十分出彩。
因此黃韻怡也時常成為各大商家,爭相合作的物件,但凡是她穿過的衣服和戴過的髮飾,總能佔領網路熱門。
基於此,黃韻怡便得到了,給時尚雜誌拍攝封面的機會,那時候的黃韻怡,雖然辛苦,卻也掙到不少錢。
業績最好的時候,還拿到過一個月4萬塊的業績獎金,還得到了帶著父母,前往馬來西亞旅遊度假的機會。
那是黃韻怡,自轉行以來,憑藉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執行力,所掙來的第一筆“鉅款”。
在初嘗轉行成功,所帶來的豐滿收益之時,黃韻怡又開始張羅起自己的小團隊,並一度將其擴大到200多人。

拍攝時尚雜誌的黃韻怡
2016年,在網際網路和時尚圈,打拼了一年多的黃韻怡,年收入已經達到了30多萬元。
彼時,弟弟已經在黃韻怡的扶持之下,在學習和工作上都漸漸有了新的進展。
除此之外,黃韻怡還用自己,做網店和做微商賺來的錢,為父母在老家新建了一棟三層小樓。
正所謂:“養女如此,父母何求”?
如今,黃韻怡雖然事業有成,卻依然沒有放鬆緊跟潮流和對新領域的探索。
她先是在廣州茂名,與朋友一起,聯營了一家女性美容體驗館,而後又在工作之餘學習金融投資。
並於2019年8月,在友人的介紹下,前往海南,就職於一家投資公司。

回憶北漂經歷的黃韻怡
想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涉足了表演、模特、微商和自主創業等專案之後。
黃韻怡在投資理財方面,也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和天賦,就在其就職不過短短4個月的時光裡。
黃韻怡便已經掌握了吸引投資的技巧,還一度創下了個人月薪的歷史新高——5萬元。
基於此,黃韻怡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該投資公司的市場專案總監,並將年收入重新整理至百萬餘元。
如今,在社會打拼十幾年的黃韻怡,也不過30歲,可她已經站在了,許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位置上。

意氣風發的黃韻怡
古有詩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來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即便天上會掉餡餅,也只會砸中那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不辭辛苦的,努力之人。
想來黃韻怡作為一名侏儒症患者,從一開始仰仗著殘疾人補貼,到披荊斬棘,為自己撐起一片天。
雖然歷經千辛萬苦,受盡人間冷暖,但最終還是憑藉一副短小精悍的體魄,成功走向了人生巔峰。
她的人生際遇,宛若一部勵志的奮鬥史,只是因為先天性的缺陷,又比常人艱難百倍。
可人不在逆境中爆發,便要在逆境中一蹶不起,黃韻怡如今能有此番成就。
從某種程度上說,已經超越了大部分,比她出身條件要好很多的人。

春風得意的黃韻怡
有道是:“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每個人都是一顆獨特而強大的種子。
不論其飄落於何處生根發芽,也不論其是否擁有足夠的養分,只要能夠實事求是,堅持走好每一步。
假以時日,若能承受起風雨的洗禮,便一樣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故不能高估一人,亦不能輕視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