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無數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的鮮血和汗水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甚至為此付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今天要講的主人公就是這樣一個革命先賢,他用自己短短28年人生在中國革命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李碩勳,生於1903年,當時的清政府已經瀕臨瓦解,社會黑暗,百姓怨聲載道。而李碩勳的家庭也不例外,父母靠外出打工掙錢,家裡的日子過得非常清貧。雖說家庭不富裕,但老話說得好“再窮不能窮教育”,所以即便日子過得再緊,父母也堅持送李碩勳去私塾讀書。
李碩勳深知求學的機會對他來說有多麼來之不易,所以從入學那一刻開始,李碩勳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不能辜負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碩勳天資聰慧,再加上自己平時非常刻苦,從小學到中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最後他成功考取了上海大學。
學生時期的李碩勳不僅學到了知識,還認識到了這個社會的腐朽和黑暗,從中學開始,李碩勳就立志要投身於中國革命,為民族救亡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到了大學時期,一次又一次學生運動和遊行活動為李碩勳提供了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積極參加每一次革命活動,還當上了學生代表,帶頭組織了多場學生運動,還因此遭到政府的通緝。
因此,一腔熱血的李碩勳很早就加入了黨組織,開始真正投身入於中國革命事業。最初,李碩勳主要從事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但組織上發現,這個充滿書生氣息的高材生在軍事方面也不含糊。於是,李碩勳在領導的推介下,開始進行黨的軍隊建設,還為此參加了北伐戰爭。
南昌起義爆發時,李碩勳任二十五師政治部主任同時還兼任多項職務,在黨內可以說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就連後來的陳、賀二位大元帥,當時都是李碩勳的手下,所以李碩勳是不折不扣的革命先驅了。
雖說起義軍聲勢浩大,但由於敵人太過強大,為確保萬無一失,起義軍不敢貿然出擊,轉而向南進發。在轉移途中,李碩勳率領的軍隊多次遭遇敵人的包抄,其中戰況最為激烈的要數會昌城一戰了。
敵人在獲知我軍向南進軍後,開始在沿途部署重兵。李碩勳率領的部隊到達會昌城時,不小心被敵人發現了行蹤,收到訊息後,敵人對李碩勳所在的部隊圍追堵截,發起了狂轟亂炸。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低下計程車兵勸李碩勳先行撤離,但他一口回絕了士兵的建議,指揮著部隊向前迎戰。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經過近二十四小時的激戰,李碩勳指揮著軍隊成功擊退了敵人,在中國革命的困難時刻,取得了一場關鍵勝利。
之後,國民黨反動派陰謀地發動了特務戰,對黨的革命事業造成了重大打擊。考慮到李碩勳工作能力突出,且經驗豐富,組織便安排他投身於地下工作。面對組織的安排,李碩勳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而他也不負眾望,憑藉著高度的警覺性和果斷的處事方式,多次破壞敵人的計劃,讓敵人很是惱火。
1931年6月,由於工作需要,李碩勳要去廣東一帶傳遞機密訊息。然而,組織內部出現了敵人的間諜,他的行蹤遭到暴露,敵人在他的臨時住所將其抓獲。就這樣,李碩勳被關到了敵人的監獄裡。
為了從李碩勳口中刺探出機密情報,敵人動用了他們所能動用的一切刑罰,李碩勳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不管敵人怎麼言行逼供,李碩勳只是對他們說:“有本事就殺了我,我不會向你們透露半點秘密。”
敵人氣不過,將李碩勳兩腿打折,隨後將他處死。即便在生命的最後關頭,李碩勳也沒有屈服,他大聲控訴著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喊出了自己一生的夙願。最後,李碩勳不幸犧牲,結束了自己短暫但卻無比輝煌的一生。
李碩勳犧牲後,黨內各界無不惋惜,但他的精神鼓舞了每個人,也為中國革命注入了力量,而他的兒子李鵬也繼續傳承著父親的精神,繼承父親的意志,為國家建設做貢獻,最後成為了國家總理。
更多近代史故事,請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