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作詠者
編輯|史作詠者
在1955年授銜儀式上有55位戰功顯赫的將領,因功被授予了解放軍上將軍銜,而在這些開國上將中,又有10位將軍更為特殊,當場便被中央任命為軍區司令員。
那麼,他們都是誰?在他們身上又發生怎樣光輝的故事呢?
第一位 許世友上將
許世友,河南信陽新縣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司令員。
年少時曾入嵩山少林學武功,因此被人叫做許和尚。後來參加了黃麻起義,成為紅軍的一員。而許世友作戰能力超強,與徐海東、錢鈞、孫繼先並稱開國將帥中的四大高手。
在紅軍時期曾7次參加敢死隊,2次任敢死隊隊長,屢挫強敵。即便後來當上了軍長,依然毫不畏懼,衝鋒在前。
抗日戰爭時期,許世友擔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副旅長,他屢立奇功,不僅多次粉碎日軍“掃蕩”,而且還成功構建了膠東抗日根據地。並且在他的努力下,該根據地成為培養主力隊伍最多的地方。
解放戰爭時,許世友擔任華野9縱司令員,先後參與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以及膠東保衛戰等著名戰役,甚至毛主席還指名道姓讓他負責指揮濟南攻堅戰。在他的指揮下,我軍僅用了8天的時間便拿下濟南城,活捉王耀武。
抗美援朝爆發時,他擔任志願軍第3兵團司令員,參與了夏季反擊作戰,在1979年,還參與指揮了中越自衛反擊戰。
第二位 鄧華上將
鄧華,湖南省郴州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瀋陽軍區司令員。
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後參加了湘南起義,從此開啟革命生涯。鄧華作為曾接替彭老總擔任志願軍司令的將軍,他的能力是毋容置疑的。
同樣他的戰鬥經驗也是十分豐富,可以說在我軍重要戰役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從古田會議到長征,再到平型關戰役,百團大戰,以及遼瀋、平津戰役等都少不了他的功勞。尤其是在解放海南島過程中,鄧華以兩個軍的兵力乘木帆船進行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突破並摧毀國軍陸海空“立體防禦”體系。
在抗美援朝期間,先是擔任彭老總的左右手,協助其指揮了第一至第五次戰役。後接任彭老總的位置,指揮隊伍繼續戰鬥,其中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正是他的手筆,此戰徹底粉碎了美軍最後的希望。
第三位 楊成武上將
楊成武,福建長汀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北京軍區司令員。他是周總理稱讚“三楊開泰”中的一位。
可以說黨史投射到他身上,就是一名青年黨員的個人成長史。17歲便晉升為團政委,隨後又任紅1軍團第1師政委,先後參加了第一次一直到第五次“反圍剿”作戰。20歲時跨越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
抗日戰爭時期,楊成武擔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團長,率部參加了平型關大捷和百團大戰。還曾指揮著名的黃土嶺戰鬥,讓日本“名將之花”阿部規秀在太行山上凋零。
解放戰爭時期,楊成武率部打響平津戰役第一槍,並在解放張家口戰役中,創造了當時華北戰略區一次殲敵人數之最。
抗美援朝時期,楊成武擔任志願軍20兵團司令員,完成了主席關於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的任務,又創造了朝鮮戰場上日殲敵最高紀錄。
第四位 陳再道上將
陳再道,湖北麻城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武漢軍區司令員。
早年參加黃麻起義,從此投身革命。在多次反圍剿戰鬥中,陳再道曾親自帶隊衝鋒,以弱勝強,殲滅敵人一個主力團,從此一戰成名。
抗日戰爭時期,他在陳賡大將麾下擔任副手,先後參與指揮七亙村,長生口等戰鬥,初步取得了對日作戰經驗。
隨後又擔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不僅巧妙穿越日軍平漢鐵路防線,並且僅用3個多月建立了20多個縣抗日政權 ,部隊也由500人發展到1萬餘人 ,為開闢冀南抗日根據地和開展平原游擊戰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在之後的百團大戰中,創下突襲殲敵2000多人的戰績。
解放戰爭時期,陳再道成為二野一員勇將,從河南打到河北,再從河北打到山東。因其作戰勇猛,戰功顯著,得到了毛主席和陳毅元帥的高度讚揚,並稱其為二野第一勇將。
建國後,陳再道承擔中原剿匪,剷除國軍殘餘勢力的職責,成功穩定了中原局勢。
第五位 葉飛上將
葉飛,原名葉啟亨,祖籍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生於菲律賓奎松省,他是中國唯一具有雙重國籍的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福州軍區司令員。
幼年時回國求學,期間,開始參加秘密革命工作。後前往閩東,參與建立閩東革命根據地和紅軍游擊隊,並在這裡領導軍民堅持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葉飛成為江南抗日義勇軍的副指揮,指揮隊伍夜襲墅關車站,使得寧滬鐵路線一度中斷。後又奇襲上海虹橋日軍機場,燒燬敵機4架。皖南事變後,葉飛出任新四軍第1師副師長,參與指揮蘇中地區反“掃蕩” 、反“清剿”和反“清鄉”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葉飛成為粟裕大將最倚重的三大虎將之一,先後參與萊蕪、孟良崮、豫東、濟南以及淮海等至關重要的戰役。隨後在福建各地清剿國軍殘餘武裝和土匪。
新中國成立後,他留在福建,建立了第一批新興工業基地,並大力發展農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和文化教育事業。
第六位 楊得志上將
楊得志,湖南醴(lǐ)陵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濟南軍區司令員,他也是周總理稱讚“三楊開泰”中的一位。
早年參與湘南起義,並跟隨部隊來到井岡山。而後多次參與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以及紅軍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楊得志曾率部參加平型關戰役,隨後來到了冀魯豫地區。不僅建立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還組織軍民開展敵後平原游擊戰爭。
以“掏老窩”的戰法,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同時組織部隊和群眾進行生產自救,戰勝天災人禍,鞏固和擴大了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解放戰爭時期,他指揮的石家莊戰役,開創了奪取堅固設防城市的先例,使得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了一片。
抗美援朝時期,他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司令員,率部參加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禦作戰。後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在1979年時,楊得志還曾指揮雲南方向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
第七位 黃永勝上將
黃永勝,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時被任命為廣州軍區司令員。
在革命戰爭年代,黃永勝是與許世友將軍齊名的猛將、悍將。25歲時,便成為紅軍師長。在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被調任東北參戰,官至兵團和軍區司令,成為林總麾下愛將,就連鄧華將軍也曾一度擔任他的政委。
第八位 李天佑上將
李天佑,廣西臨桂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廣西軍區司令員。
早年參加百色起義,年僅15歲的他便擔任第七軍特務連副連長。而他為人文靜,不愛說話,以至於當時部隊戰友們都親切地稱他為“大姑娘”。對此李天佑也不生氣,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純爺們。
他透過自己的膽識和才能成為了紅軍部隊的團長,而且在戰鬥之中毫不手軟,將敵人打得心服口服,就連毛主席都親口誇讚他不簡單。
而他的成名之戰是平型關戰役,在這一戰中,他採用了出人意料地分割殲敵戰術,將日軍大部隊從中間攔腰折斷,分頭擊破,成功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
在解放戰爭期間,李天佑更是成為了一個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虎將,四平一戰不僅殲敵1萬的佳績,還獨創了一系列攻堅戰戰術,並在全軍進行了推廣。隨後又率部參加了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解放湖北等戰役。
建國後,李天佑衣錦還鄉,擔任了廣西軍區副司令員,指揮肅清國民黨餘部和當地匪患。
第九位 賀炳炎上將
賀炳炎,湖北松滋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成都軍區司令員。
16歲跟隨父親參加賀老總領導的紅4軍,因先後在後坪和板栗園戰鬥中隻身突破敵陣地,被譽為“孤膽英雄”。後因在瓦屋塘戰鬥中六次負傷,無奈失去右臂,成為“獨臂將軍”。
抗日戰爭時期,賀炳炎出任120師716團團長,率部取得了雁門關大捷,成功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而後又參加了百團大戰,曾在米峪戰鬥中殲滅日軍一箇中隊。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賀炳炎擔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在宜川戰役中果斷指揮所部攻佔瓦子街,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
而後在沙家店戰役中更是率部阻擊國軍馳援榆林的部隊,併成功殲滅胡宗南精銳整編36師,成為西北戰場的轉折點。至此,西北戰場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
第十位 謝富治上將
謝富治,湖北紅安人,新中國開國上將,1955年時被任命為昆明軍區司令員。
可以說他是一位全才將軍,不僅是我軍優秀的政工幹部,而且在指揮作戰方面也是相當厲害,而他的名字經常與陳賡大將聯絡在一起。
在抗日戰爭時期,他出任386旅政委,輔佐陳賡大將將386旅打造成為日軍的噩夢。
解放戰爭時期,更是打造一支能夠媲美劉鄧大軍的陳謝兵團,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結尾
以上就是1955年授銜同時被任命為軍區司令員的十位開國上將。
戰爭時期,他們為國而戰。
和平時期,他們為軍隊建設盡心盡力,為解放軍現代化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