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衛生和社會系統未能為臨終者及其家屬提供適當且富有同情心的照護。近期發表的《柳葉刀死亡價值重大報告》顯示,當前過於強調透過積極治療延長生命,全球在姑息治療可及性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等,並且生命終末期的醫療費用高昂,這導致數百萬人在生命末期遭受不必要的痛苦。(Lancet.1月31日線上版)
報告呼籲,重新平衡公眾對死亡和臨終的態度,摒棄狹隘的醫療方法,轉向富有同情心的社群模式,即社群和家庭與醫療和社會照護服務機構合作,為臨終者提供照護。
為了實現所需的廣泛變革,報告為政策制定者、衛生和社會保健系統、民間組織和社群提供了6大重要建議。
六大重要建議
- 對臨終者及其家人和衛生和社會保健專業人員而言,有關死亡、臨終和臨終照護的教育至關重要。
- 增加臨終疼痛緩解措施的可及性應是全球優先事項,而且因其帶來的痛苦管理應與延長壽命共同作為研究和衛生保健領域的優先事項。
- 應鼓勵展開有關日常死亡、臨終和悲傷的對話和故事。
- 照護網路必須引導對臨終、照護和悲傷者的支援。
- 關於針對潛在限制生命的疾病進行干預的不確定性以及潛在益處、風險和危害的明確資訊,應及時提供給患者及其家屬,以便其作出更明智的抉擇。
- 各國政府應制定和推廣相應政策,以支援各國非正式照護者並享有帶薪照顧性准假或喪親假。
專家點評 患者尊嚴與安全是現代醫學終極價值
鄭州市第九人民醫院副院長李玲教授表示,新冠疫情已經永久性的改變或正在改變著全人類的生活方式和對醫療服務的認知與需求,但在她所創立的姑息治療與安寧療護中心裡,疾病、衰老和死亡從來不曾絲毫改變他們的腳步,總是會在某一個已預知或無法預知的時刻,降臨在患者的身上。
李玲教授指出,醫療界應全面且正確地認識死亡。死亡是一種社會、身體、心理和精神加持的綜合事件,而不是簡單的醫學現象。當醫者能夠全面而正確地理解死亡時,我們就可以給患者真正有價值的醫療與照護幫助。
全球醫療界在生命末期患者迫切需要得到的姑息治療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認知偏差和技術壁壘。現階段大部分的醫療無法確保患者臨終期的舒適與尊嚴,甚至導致了末期醫療費用高昂以及患者遭受不必要的痛苦。醫療界需要學習和更新關於姑息治療的知識、技能和理論並審慎地運用於服務的患者及其家庭。
現代醫學的終極價值是患者的尊嚴與安全,直至生命停止那一刻的“優逝”。人人生而向死,努力普及姑息治療已經迫在眉睫。
稽核:胡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