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攝
浙江人過元宵節
向來都是虔誠且認真的
作為新年第一輪圓月
被我們寄予了不一樣的情愫
余光中說:“我們的情人節是元宵節。
我們的詩詞裡,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多麼浪漫!”
攝影:張美蘭
元宵這天,有著最美的相遇
月與燈相遇,花與火相遇
天上的明月人間的燈
早春的蓓蕾與元宵的煙火
它們的相遇成就了熱鬧祥和的元宵
這幾年因為疫情的原因
大型的燈會是難得了
不如今夜就跟浙遊君
來回味一下以前的熱鬧勁兒
烏鎮長街宴
古時,適逢新春佳節
大戶人家總是在坊間廣開宴席
廣邀鄰里好友、往來過客,同享年福
街坊鄰里們也沿街擺上桌椅
木桌相連,便形成了長街宴
@潘前波/攝
寧海前童古鎮元宵燈會
元宵行會始於明代
鼓亭、抬閣、鞦韆
隨著行會重頭戲的到來
古鎮中人聲鼎沸,萬人空巷
@張俊/攝
泰順藥發木偶
將戲曲人物、神話人物等木偶造型
混於煙花之中燃放
在火藥的帶動下,木偶凌空飛舞、五彩紛呈
可說是獨一無二的
@李鹹德/攝
縉雲板龍燈
可以說在中國龐大的龍燈家族中獨樹一幟
它以長和大出名
有記載的壺鎮板龍燈長達400多節
大龍頭高達5米
在夜間遊動時發出閃閃光亮,煞是好看
@姜曉東/攝
@松陽旅遊
松陽小竹溪“排祭”
這是小竹溪人特有的祭祀方式
遠處山霧繚繞,草木叢生
古老的牆瓦前方,一字排開的
便是滿滿的祭祀品
龍泉安仁板龍
每到元宵,火紅的“巨龍”
便會在龍泉安仁鎮整個鎮子游走盤旋
遠遠望去,儼然蛟龍出海
離近了觀賞,龍燈裡的燭光
猶如滿天的星星在閃爍,美不勝收
@吳正聞/攝
蒼南蒲城拔五更
據傳,在明朝抗倭時期
為了防止抗倭官兵在春節期間疏於訓練
蒼南蒲城地區民間自發組織起“拔五更”的活動
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個年頭
攝影@孔黎明
磐安元宵舞龍燈
是自古流傳的一種習俗
從正月十三開始
家家戶戶的龍燈連線成一條長龍
伴著鑼鼓聲和鞭炮聲,閃閃發光的火龍
搖頭擺尾地在村內各地飛舞起來
石浦“十四夜”
當地有一句民諺:
“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
石浦正月十四的燈會
是漁家人特有的元宵習俗
海寧硤石燈綵
一直是江南夜遊中的璀璨瑰寶
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南宋時期,硤石燈綵達到了藝術的頂峰
被譽為“江南一絕”
“稽山鑑水社戲熱”
紹興人自古有看社戲的習慣
社戲深深地植根於紹興人的心中
凡是有個喜慶之事
無論是知名的紹興小百花越劇團
還是民間的戲班子,個個炙手可熱
@王小紅/攝
@林平平/攝
玉環西臺魚燈
每逢元宵節,玉環島上
處處鼓樂喧天,各種燈舞紛呈
在諸如龍燈、馬燈、獅子等獸形燈舞之外
但海邊人還是偏愛西臺魚燈
//
人說燈火可親
它確實是世間溫柔且溫暖的事物
花燈似海 雨落如絲
就這樣走在忽明忽暗的時光裡
誰的心中不會開出一朵花來呢
綽綽燈影裡的驚鴻一瞥
是燈火闌珊處藏了很久的驚喜
驀然回首
便搖醒了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