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紅是博愛,博愛最難。這部《藍白紅三部曲之紅》並非只談愛情與博愛的問題,而是要涉及的更寬廣些,此三部曲談論的東西是一部比一部多,連著看觀感最佳。 愛情是自私的,這或許就是愛會痛苦的原因,博愛就是能夠與世界和他人和解的一種偉大精神。
因為自私,必然痛苦,在陷入痛苦時,放不下對愛人的愛,同時也失去了對他人的愛,生活的一切都好像失去了意義,等著別人救贖,這樣的愛就太渺小,太狹隘了。全片即使有漂亮的女主,但讓人一點都高興不起來,最後還是給了個光明的結局。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能救贖自己的不是上帝,只能是自己。即使被命運捉弄,也要笑著去熱愛生活。
老法官與新法官,倆人無限接近的人生軌跡,卻在不同年齡階段遇見女主。我更傾向於是一種人生衍生的兩種可能,最後法官的落淚我想是悲憫自己的人生結局已定。而新法官與女主才正式開始他們的人生。影片從出乎意料的結局往前推,得以看出編劇對於劇情把控的謹慎程度,其一系列的環環相扣,使得劇情更加撲朔迷離。如同未知的人生,以及在人生軌跡中蘊含著的多重可能性。
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三部曲中紅是最難解讀的,它涵蓋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機緣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贖。老法官與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軌跡及細節(掉書翻頁中考題,養狗,被劈腿)有輪迴之意。她走在他過去時空的軌跡上,於是終於在現在,碰上了他。
如無處不在的紅色一樣,人生中不易察覺但又確實存在,需得用宏觀視角才能體味到的巧合或是神蹟也處處可尋,掉的書翻頁正好是考試題、老法官和年輕法官相似的人生里程、女主結尾在船上的姿勢正是廣告海報上的。
關於那個夢,更像是感嘆老法官和瓦倫緹娜雖精神契合但年歲不合的遺憾,而年輕法官自始自終地出現又有了希望。全程二人沒有交集,卻又發生著朦朧聯絡,直到最後的“久別重逢”,這是一種多麼細微又真實的存在,難以言述又呼之欲出的浪漫。
這部故事很浪漫也很簡單,門檻不高,有一些小想法——想對他人付出愛,這種博愛也是從自我出發的,那它本質是一種愛嗎,好心辦壞事是一種好心嗎,我認為我在做一件好事,和女主的男朋友認為自己在愛對方本質上有什麼不同呢?
別說什麼愛是在劫難逃,那只是災難面前的一句笑話。法官和奧古斯特冥冥中彷彿在命運的輪轉中重疊,在與瓦倫丁的相遇線上重疊。失落的法官想看清法庭上呈現的另一半,於是成了一個電話竊聽犯。廣告布、反轉底片、天氣預報熱線、報紙、CD試音耳機,帶著時代感的元素在統一的紅色調下宛如一個時間膠囊。移動長鏡頭各種神奇,影像上串起了之前毫不相關的三個人的時空。
所以是否可以理解為愛只能透過對方的感受來印證,只能儘可能儘可能地去了解清楚他人的需求,再去有所行動,不然那就多隻是出於自我安慰的下意識的付出行為,本質還是自私的,而與愛無關。
但我還是堅持,只有足夠自我滿足,足夠關注和關愛自己的時候,才能細緻地關注到身邊人的需求。而這種自愛是與他人無關的,無需向他人付出或索取。不自愛的人,腦子是不清醒的,總是在自我感動!
奧古斯特和退休法官可以看做是兩個經歷幾乎完全相同的人,甚至可以看成同一個人的兩個年齡階段,透過女主處理在同一時間中,模糊了時間空間。紅是博愛,退休法官在遇到了“多管閒事”的女主後,敞開了心扉,“年輕的自己”最終也與女主走到了一起。
難得的是,電影過半才開始慢慢喜歡上,看完了覺得是可以回頭重溫的電影。一對忘年交,一對沒什麼交集卻擁有相似命運的男人,一對生活在同一個街區互相知道彼此存在的年輕人 在生死救援中才終於見到面。影片最後的側臉和口香糖海報的側臉形成了對比,一次是表演出來的悲傷 一次是經歷生死之後的真實感傷。
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會在想它背後隱喻的博愛。老法官和年輕法學生的相似經歷,帶給我“輪迴”的感覺,很奇妙。 最喜歡的是最後那個鏡頭,女主的側臉和她拍的廣告角度一模一樣,背景也是靚麗的紅。但和攝影師要求的“滿懷悲傷的”神態不同,最後那一幕,是死裡逃生的希冀,更給人以美好、希望的感受。
《紅》是三部曲中最圓滿的一部,缺位的美被彌補了。列維納斯在二戰後的哲學轉向似乎能論證這一點,“自由、平等、博愛”的宏大議題透過“自我與他者”的私人關係進行呈現,個體本身才是我們撐起一個廣義的“善”要去關注的物件。
個人對影片中大量紅色元素的解讀是多元的,那既標誌著一種強烈的,呼之欲出的愛慾與溫暖,也暗示著危險,仇恨與警告。但他最終不是伴隨著鮮血般殘酷的真相,而是一個美滿的結局。當兩人都在伊蓮娜的海報前出神時,才發現其實審判與救贖在純真無邪的伊蓮娜身上是同構的。
謝謝觀賞,關注我,帶你瞭解更多娛樂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