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2月15日晚,B站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開播。節目以尋找古時元宵燈會大型燈綵鰲山燈為主線,給大家奉上一場戲曲盛宴。當晚,京劇名家孟廣祿、王珮瑜,著名唱作人阿蘭,中國花滑俱樂部聯賽冠軍組合陳溪梓與邢珈寧,以及北京歌劇舞劇院《五星出東方》舞者等齊聚,帶領觀眾沉浸式地走進了一個璀璨而溫暖的上元之夜。當天,此次晚會故事的劇本創作者、知名網路作家希行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分享自己的創作經歷。
網文+晚會跨界融合
“將生活呈現在故事情節中”
據瞭解,這是B站第一次開辦元宵晚會,《上元千燈會》由起點讀書提供獨家內容支援,劇本文學內容作者希行創作,以元宵佳節背景,刻畫了三個靈動鮮活的主角人物,透過一個“上元夜尋鰲山、閱人間”的故事,串聯起精彩紛呈又寓意雋永的節目。創作過程中,希行將戲曲、歌舞、花燈等傳統文化元素融合在劇本之中,為觀眾送上和美與團圓的美好祝福的同時,也讓年輕人充分感受傳統民俗之雅、傳統技藝之美。
作為一個有著十多年網文寫作經驗的網路作家,希行為何會接下“上元燈會”晚會故事的創作?“一開始我是有點猶豫,但他們的中秋晚會看得我非常激動,尤其他們對創傳統文化的表達形式很少見,裡頭的古典舞、兵器鼓舞我特別喜歡。我女兒也鼓勵我來參加,我覺得挺榮幸的。”早在2021年11月中旬,希行就與專案團隊溝通了初步的故事方向,“一週後,完成了故事的初稿,後面針對故事內容經進行了兩輪調整;之後晚會的編劇團隊根據故事和臺詞改編成了劇本,我再次對具體對臺詞進行了潤色,大概在去年12月下旬整個劇本定稿。”
一個月就順利完成了晚會故事的創作、打磨,源於希行數年國風題材創作的豐富經驗,有著傳統文化積澱深厚的她,為晚會增添了極富傳統韻味的故事性與藝術性,促成了兼具立體感和沉浸感的觀看體驗,更是一次不同文化形式跨界碰撞與融合的全新嘗試。“其實戲曲、歌舞、花燈等傳統文化元素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就在身邊,我們的衣食住行都能體現,戲劇來源於生活,節日則是為生活而慶賀。所以這些元素構成了生活,將生活呈現在故事情節中就完美結合起來了。”希行說。
說起來容易,為了順利完成這個故事,希行查閱了很多與元宵節相關的資料書籍。“天南海北、千年以前到現在,大家都在過同一個節日,但因為地域,氣候,以及飲食的差異,所以在食物和慶賀祈福的方式上有很多不同。”關於上元燈會,她個人最喜歡的意境,莫過於“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所以在創作時,她也希望為觀眾呈現一個團圓、歡樂的《上元千燈會》——“人間宛如琉璃世界,璀璨,明亮,美麗。”
挑戰短篇故事創作
貼近年輕受眾的感受
希行承認,首次創作短篇故事,她遇到了不小的挑戰。“這次晚會故事的創作有兩個難點,一方面這次的劇本故事比較短,對場景刻畫和故事線描寫要求比較高,在短短的字數里面,要把美輪美奐的場景和靈動鮮活的人物勾畫出來;另一方面,雖然演繹出來的故事是歷史架空的背景,但其中的服飾、環境、習俗、文化等元素主要是參考了明朝。
在希行看來,明朝是我國戲曲史上的一個黃金時代。“所以其中涉及到很多當時的元宵節民俗、傳統文化等史料史實都需要有準確的依據。比如關於‘鰲山’、花燈、戲曲的資料等,我去查了很多資料書籍。另外,因為故事的呈現形式與小說有很大不同,在寫作的時候,還需要把重心放在對話上,用精練又生動的語言,表現出人物性格,以及引導故事發展。”
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衝突感,讓年輕人更有代入感,希行在角色人設上也做了許多細節設定。“比如用一個小女孩和一個從走馬燈中走出來的小燈神的設定,希望能帶給整個故事更多的奇幻與神秘的色彩。故事從‘燈神小姐姐從燈裡跑出來,帶小女孩一起追尋幸福’開始,到‘燈神回到走馬燈,璀璨燈火如人間’”結束,中間穿插融入一些小橋段、小互動,比如‘男孩逗趣搶女孩的走馬燈’、‘女孩嗔怪想抓男孩的面具’等,來凸顯少男少女之間的可愛玩笑,貼近年輕受眾的感受,引起大家的共鳴。”
除了寫故事,希行還在節目裡扮演起點書攤的攤主,與自己筆下的人物互動。“其實我扮演這個攤主相當於一個小彩蛋,起到引導主角去鰲山的指路人的作用。”希行說,“第一次和我創造的世界,人物這麼接近,以前都是旁觀者,甚至作為這個世界的主人高高在上,但這一次我成了其中一員,感覺對筆下的人物和世界更有感情了。”
受訪者供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