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傳統武俠片顧名思義,突出的是一個“武”字和一個“俠”字。
“武”指瀟灑的動作招數,“俠”則渲染一種江湖情懷:俠肝義膽又兼兒女情長。
1925年之後的70年,從《獨臂刀》到《大醉俠》《俠女》,再到金庸系的《笑傲》、《倚天》、《天龍》,快速成長成熟的武俠片挾颶風之勢席捲華人所到之處。伴隨影片劇集的大紅爆紅,徐嵐、狄龍、姜大衛、李連杰、林青霞、張曼玉等男女明星主演也順勢一一成為時代頂流。
那是曾經關於武俠片還有武俠的,最好的年代。
貳。
武俠片裡頂級的大俠,絕對不僅僅是“帥”和“能打”。
在我心中符合這個標準,能充分詮釋大俠韻味的演員有兩個:
一個是有演技並且骨骼清奇的梁家輝。
《新龍門客棧 》裡黃沙大漠,醉裡挑燈看劍;《水滸英雄》裡白衣長槍,雪夜逼上梁山。他站在那,就是大俠。不帥但也能風流倜儻,華語男演員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所以他演周淮安,能讓你欣然接受被這個人被林青霞和張曼玉兩大美人愛慕的故事設定。他演林沖,搭配王祖賢你也會覺得:啊,這才是英雄美人該有的樣子。雖然這個英雄有點窩窩囊囊。
該演員表演方式的高階感在於不光演出了大俠的豪氣,更演出了大俠另一面的的隱忍、平凡乃至優柔寡斷。一身正氣又屢遭陷害變故,弱雞的大俠更讓人心生無數憐愛。
另一個是TVB的黃日華。
怎麼說,額…這是一個老天賞飯吃的大俠專業戶。
毋需演技(但他還是有一些的),但憑他的氣質、外貌,就已是渾然天成的武俠(主要是金庸劇)男主角。歷史上分別成功飾演過郭靖、蕭峰、虛竹、袁承志,別說是前無古人,怕也是後無來者。
這個演員,年輕時濃眉大眼,憨厚中帶著木訥,幸運的遇到了郭靖;等到年紀稍長,滄桑取代了懵懂,更平添一分堅毅時,又幸運的遇到了蕭峰。
帽子中就自帶著出場音效,華語男演員中也再找不到第二個。他的一生,簡直就是為詮釋大俠而生。
叄。
好的武俠片就像一部江湖史詩。
除了包含著中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和古典式審美;也包含著俠義與權謀交織,雖萬千人吾往矣的中國式英雄形象範本。
之所以能讓人心馳神往,一方面在於熒幕將古代農耕社會風土人情美的一面具象化;另一方面將現實社會中的種種無奈、束縛和挫折,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變得圓滿:在大俠們飛簷走壁的世界裡,掉下懸崖不殘還會收穫武林秘籍;身中劇毒不死還能娶到盟主閨女。
這寄託的是當代普通人的自由夢,白日夢。
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文化中有關於普通人飛天的描述,在基督教世界裡,飛天,幾乎等於神。
肆。
好的作品是演員和角色能夠天人合一。武俠片更是如此。
好比你看過無數版本的《射鵰》和《天龍》,只有黃日華才會讓你會相信天資愚笨但又厚道的郭靖真的可以成為一代武林盟主;看到黃日華你才由衷會為蕭峰折戟沉沙雁門關落淚惋惜。
吞風吻雨葬落日,欺山趕海踐雪徑。
70年間,電影和電視已經將江湖和武俠的精神內涵做到了極致。伴隨全球一體化和文明民主法治社會的建成,武俠和武俠片不再有更多的市場。
一代大俠垂垂老矣。紅顏也都凋零。
元大都之約一別29年,俏佳人不見了,等到的是部頂著武俠帽子的整容驚悚片。
伍。
最後的最後,我構思了一下武俠片今後要如何才能再次博得主流的認可,並最大限度的激發愛國觀眾的觀影熱情——以重拍六大派圍攻光明頂為例:
汝陽王炮火兇猛,六大派傷亡慘重。
此時,張無忌振臂高呼:各支部報數,還剩幾個D員?D員們給我衝!
青翼蝠王韋一笑隨即攜帶燃燒彈起飛,降落到敵人的心臟。白眉鷹王殷天正勇做人體炸彈,炸燬敵軍指揮部。
汝陽王,卒。
血染的明教旗幟格外鮮豔,激勵著他們的子子孫孫。
全劇終。
至於大俠的歸宿,我不敢構思。
“大俠”的意味,電影裡也都已經快二十年沒再出現了。現在的社會要人人遵紀守法,更不提倡你做“俠”。
但我有個39歲的失業的女朋友跟我說,她打算去報考街道辦事處。由此我知道,中年大姨的最終好歸屬是朝陽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