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中秋是一家人、一桌好菜、一起賞月……是偷吃桌上祭拜月亮的月餅被媽媽打手的疼痛感,是手提紙糊燈籠不小心被打翻時燒著的灼熱火光,是和小夥伴結伴走鄉野夜路的漫天絢爛煙花……
長大後的中秋是一個人獨處、異地、一份思念,又是一年月圓時,望向最美的月亮那永遠是家的方向……
望月思親,古今往來,許多藝術家們都喜歡把中秋主題和對歲月的情感追憶凝聚成一幅幅作品來表達著對家人的思念和牽掛……那些詩與畫,總能扣人心絃,用極美的意境帶我走進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回憶裡……
(藏寶天下藝術品平臺“天下搶寶”活動藏品)
《來是月斜樓》----作品名稱取自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詩
《無題·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意思是:她說過要來的,其實是句空話,一去便杳無影蹤。我在樓上等著,直到殘月西斜,傳來五更的曉鍾。人說是詩人思念妻子,月光斜照,曉鍾在耳,借月抒情,憑月寄思。
小時候,在中秋節這天,總喜歡指著月亮問問題,大人們總說,不能用手指月亮,小心手指會爛掉,天狗會把你耳朵吃掉,孩子們會立即把手藏起來,或趕緊把耳朵捂住。
“媽媽,為什麼今天要拜月?““月亮上面真的有嫦娥嗎?”……
伴隨著美麗的神話傳說和千古流傳的詩句,嫦娥,玉兔、桂樹,月餅,那些美好的代名詞,我聽過有關中秋夜最浪漫的故事,恐怕就是唐明皇遊月宮了。
“秦漢求仙事已非,等間卻遇月中妃。如何不覓長生藥,只記霓裳一曲歸。”
一次廣寒月宮遊,一首《霓裳羽衣曲》,中秋夜竟如此夢幻。這則故事流傳甚廣,也被古物記錄了下來。
通體鎏金,繪飾月宮圖,鏡為八瓣菱花形,銅鏡背面是一幅月宮圖。鈕左上方飾一株桂樹,枝繁葉茂;鈕下方有一潭池水,右側飾山門,半掩同人遠眺,有玉兔搗藥在旁,下側為一橋,左右一人,右有一人長袍束帶,兩側有持扇侍者。
觀賞精緻的古物,不止是再現書中的場景,更能從中窺探到的古人的情感流露、生活情趣晉傅雲《擬天問》(《太平御覽》卷四引)雲:“月中何有?白兔搗藥。“我也想聽聽它們的故事……
環內雕刻著雙兔望月圖“骨朵雲”拱托著頂端的一輪圓月,下方生長著一棵結有果實的枇杷樹,樹下有一對玉兔,抬頭仰望著月亮,兩件紋飾相同。但兩兔的朝向卻正好相反,就好像在互相張望,訴說彼此的依戀和期盼
我們習慣地望著那輪金黃的圓月感慨萬千。藝術家們對於明月的嚮往,為後世留下了眾多藝術精品。書法、瓷器、繪畫、製造等等涉及各個領域藝術品,觀一粟而知滄海,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詠月情懷讓我們更熱愛生活,也更樂於追求美好的事物,月亮雖有些陰晴圓缺,希望大家不管經歷過,怎樣悲歡離合,都能找尋到自己人生中的美滿與團圓,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想看更多好玩內容,請繼續關注藏寶天下文玩平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