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星星的一生也和人的一生一樣,從誕生到衰亡經過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星星從誕生到中年期,溫度不斷上升,直到中年期達到頂峰,星星發出的光子頻率不同,顯示的顏色不一樣啊。這與一隻爐子燃燒時的情形有點相似,爐火正旺時,火焰是青裡反白,爐溫低時發紅光。所以同一顆星星在不同的年齡呈現不同的顏色。星星的一生,猶如圖片所示,形成一條“色彩變幻的龍”。
現代科學家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實驗結果也表明物質的顏色是隨著溫度的增加而改變的,它彷彿邁過彩虹的一道道顏色,從深紅到藍白。每一種顏色都對應著一定的溫度:紅色約600℃;鮮紅色約1000℃;粉紅色約1500℃;淺橙色約3000℃;黃色約5000℃;黃白色約6000℃;白色約7500-10000℃。
歸根結底,星星顏色的不同,是由於它的表面溫度不同。太陽光看上去是白色的,實際上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星星的溫度越高,它發出的光線中藍光的成分就越多,看上去這顆星就呈藍色;如果這顆星的溫度很低,那它發出來的光線中紅光的成分多,看上去它就是一顆紅顏色的星星了。
我們可以根據星星的顏色,來估計一顆恆星的表面溫度大約是多少。太陽的表面溫度是6000℃,現在正是它的“中年”時朗,所以太陽看起來是黃色的。天空中最亮的恆星是天狼星,它表面溫度約為10000℃,所以看起來是清白色的。織女星發出的光比太陽光更白,它的溫度也就比太陽高,差不多有10000℃;天蠍座那顆亮亮的“心宿二”,從它的火紅色就可知道它的表面溫度不會超過3600℃。
漆黑的夜晚,仰望天空,我們會看到無數星辰在頭頂熠熠生輝,每一顆星星的亮度各不一樣,它們的顏色也是不一樣的,只是因為距離太過遙遠,有些星星沒有被我們看見而已,其中黃白顏色被我們看到的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