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釋出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平遠和張森榮膺斯隆研究獎
冬奧會賽事正酣,華人選手在中美兩國代表團都大放光芒。2022年冬奧會的焦點之一是不少大陸移民的子女在美國出身成長。華人移民二代們在冬奧會賽場上,不少選擇加入中國代表團,效力祖國。在科學界,堪稱青奧會的獎項“斯隆研究獎”揭曉——華人科學家同樣大放異彩。華人科學家創近年新高,引人矚目的是美國本土出生或接受本科教育的華人科學家增多。
2月16日,美國艾爾弗·斯隆基金會公佈了2022斯隆研究獎(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獲獎名單,中國科大留美校友平遠和張森等118位傑出青年科學家獲獎。今年華人學者陣容龐大,約29位獲獎,創近年新高。在美出生或完成本科教育的華人高達11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兩位獲獎校友均來自化學材料科學學院:平遠(0303,化學物理系)和張森(0420,高分子系)。
平遠教授簡介
平遠,2003年從山西潞礦中學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獲得化學物理學士學位。2013年獲得加州大學Davis分校理論化學博士。她曾獲NSF CAREER Award、ACS COMP OpenEye Outstanding Junior Faculty Award、Air Force's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 (YIP)、Nature Research Award等多項榮譽。
她是加州大學Santa Cruz分校化學助理教授。平遠教授研究組裡招學生和博後,有興趣的聯絡yuanping#NOSPAM# ucsc.edu (#NOSPAM#替換為@) 歡迎有做電子結構,有方法開發經驗的同行。
她的研究方向是第一性原理材料計算,發展理論計算方法,可以準確預測材料性質,特別對量子資訊重要的物理引數。
張森教授簡介
張森,2004年從安徽廬江中學進入中國科大化學材料學院學習。2008年獲得高分子科學工程學士學位;2013年獲得布朗大學博士學位。
張森現任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化學助理教授。他的研究工作著重於奈米和團簇材料可控精準合成,自組裝機理調控,及其在能源和環境相關的電催化和多相催化等領域的應用。
斯隆獎:青年科學家的早期生涯獎
斯隆研究獎自1955年設立以來頒發給物理學、化學和數學領域的傑出青年,以向這些“早期職業科學家和學者提供支援和認可”,後來陸續增加了神經科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以及計算和進化分子生物學。2022年獲獎者將獲得7.5萬美元資助。
斯隆研究獎是諾獎風向標之一。截止2023年2月,已有53位斯隆獎獲諾貝爾獎。17位獲得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69位獲美國國家科學獎章。有趣的是:中國科大培養的4位美國科學院院士駱利群、莊小威、楊培東、文小剛都曾榮獲斯隆研究獎。根據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的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約有50位校友榮獲斯隆研究獎。
可惜的是,最近六年來,中國科大校友每年在斯隆研究獎獲獎人數較少:2017(9804楊瓊),2018(963張鑫與0107李雯)、2019(9902胡永傑)、2020年(陳鷗)、2021年(趙劉燕和汪淏田))。2019年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各有9位與3位校友獲獎;2020年北大與清華各有7人與1人獲獎。2021年斯隆研究獎的清華大學(6人)與北京大學(4人)校友。2022年,清華與北大更有至少5位與2位獲獎。
清華北大的傑出人才培養領先中國科大,正在成為趨勢。在慶祝校友獲獎的同時,這種訊號更值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師生校友警惕。
【轉載請註明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瞭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