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巴西傳奇足球運動員貝利在個人社交賬號釋出訊息,表示自己遵照醫囑,已再次入院接受抗癌化療。
貝利被很多人認為是最偉大的足球運動員之一,歷史上唯一贏得三次世界盃的球員,職業生涯中累計進球超過千枚,於1977年退役。
圖自巴西《聖保羅州報》
2021年9月6日,貝利在其社交平臺賬號上宣佈,自己在醫院進行常規體檢時,醫生在其體內發現了可疑病變,之後為其切除了結腸中的腫瘤,當年9月出院後,2021年12月和2022年1月兩次因癌細胞擴散再次入院。
貝利的院方醫療團隊此前曾表示,貝利的癌細胞已擴散至肺部,目前無法手術切除腫瘤,只能進行化療。①
貝利社交媒體截圖
腫瘤越早發現生存率越高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劍威2021年在中山六院微信公眾號上刊文談到,5年對於腫瘤患者來講是一道坎,如果能跨過5年就被稱為“臨床治癒”。簡單來說,5年生存率是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療後,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用5年生存率表達有其一定的科學性。在一項腎病綜合徵研究中,結論也提出如果5年內不復發,複發率會大幅降低到一個比較安全的水平。
越早期發現的腫瘤,根治性手術切除後5年生存率越高。
例如結直腸癌,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是90%左右,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70%,III期結直腸癌的5年生存率約50%。而對於晚期腫瘤,部分惡性程度高、治療效果差的腫瘤,可能5年生存率為0。②
防腸癌,及早發現腸息肉很重要!
腸息肉有很多型別,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於2釐米的,癌變的機會較高。③
因為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透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③④
浙醫線上曾報道了2020年浙江省為50-74週歲重點人群提供結直腸癌篩查服務情況,包括問卷風險評估和便潛血試驗,以及結腸鏡檢查14.3萬人,結果發現:
結直腸癌1423例,檢出率為1.0%,
“進展期”腺瘤性腸息肉14352例,檢出率為10.1%,
“非進展期”腺瘤性腸息肉25618例,檢出率為18.0%。
總體人群陽性率為19.35%。⑤
以上14.3萬人中,進展期腺瘤的檢出率為10.1%,非進展期腺瘤檢出率為18.0%,如果沒有這次體檢,可能大家幾年也不會發現問題,也算是及時止損。
所以,預防腸癌,遠離腺瘤性息肉,及時發現非常必要!
1. 50歲後做個腸鏡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王錫山2019年在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主辦的《人民名醫》直播節目中談到,我國結直腸腫瘤的篩查目標人群建議為50-74歲人群,但我覺得,腸鏡篩查不要卡在固定年齡,有指徵了就得做,例如有消化道症狀(便血、大便性狀改變、黏液便、腹痛)和家族史,此外,患有慢性闌尾炎以及膽囊結石,長期精神壓力大,有過甲狀腺癌、乳腺癌或者肺癌病史的人都是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一般來說,首次做完腸鏡,檢查沒有問題的,可以五年後再做第二次。⑥
2. 少吃“刺激”息肉的飲食
往常我們說腸癌是“富貴病”,往往與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加上運動量太少有關。
的確這類飲食會“加速”癌症的發生。一般腺瘤需要幾十年才能生長變成惡性腺癌。然而,2019年刊發在《細胞》的一項研究就發現,高脂肪飲食就像腸癌的“助燃劑”,小鼠實驗發現腺瘤在攝入高脂肪食物後很快就會癌變。⑦
此外,吸菸也同樣會增加結腸腺瘤的發生危險。⑧
本文綜合自:
① 2022-02-15 央視新聞《巴西傳奇球星貝利再次住院接受抗癌化療》
② 2021-09-08 中山六院(ID:gzzs6y)《腫瘤復發,為何5年是個坎兒?》
③ 2018-08-31健康時報癌症版《囊腫、結節、息肉是癌嗎?》
④2016-09-06 健康時報《大腸息肉是典型的癌前病變》
⑤2021-04-13 浙醫線上《浙江去年結腸鏡篩查14.3萬人 查出腸癌1423例 檢出率 1.0% 浙江省50—74歲戶籍居民結直腸癌篩查專案結果公佈》
⑥ 2019-12-24 健康時報《防治腸癌重視這幾件事》
⑦FXR regulates intestinal cancer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9.01.036
⑧ 李慧, 陳吉, 崔宏. 結腸腺瘤癌變研究進展[J]. 亞太傳統醫藥, 2009, 5(11):3.
來源: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