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末開始就狀況百出,在上個月末更是現場直播F-35C摔機丟人的卡爾文森號,在歷經萬般磨難之後這兩天總算是回到了自己位於美國西海岸的母港,結束了這次從去年夏天開始,為期半年的部署行動;而美國海軍的相關媒體也第一時間就對這支打擊群的指揮官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採訪,試圖構建起美軍在這次部署行動當中強大專業的形象,而透過這些採訪,咱們也能看到在美軍眼中與他們進行了幾個月密切互動的我軍,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對於這次亞太周邊的部署行動,卡爾文森號打擊群的指揮官專門強調了它與過去美軍航母經常執行的去中東地區搞轟炸不同的地方,正如他在採訪當中所說,在中東地區部署,那就是單純的在某一個區域當中待著,然後起降戰鬥機將炸彈丟到毫無防空能力的所謂敵人的頭上就可以了,全程都很簡單愉快沒有任何必要的對抗;而在亞太地區部署則完全不一樣,整個艦隊一直都在高度的緊張當中,必須要在大範圍內持續的快速機動來隱藏自己,防止被我軍的偵查力量發現盯梢;同時卡爾文森號打擊群的指揮官也承認,只要美艦出現在南海當中,立馬就會有我軍的艦艇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目視距離上一步不離。
對此馬丁少將倒是擺出了一副很享受這種高強度的對等對抗的樣子,表示中國海軍這種全程提供護航的服務,讓美軍的航母打擊群全程都在盡力維持25節以上的高航速並且做神出鬼沒的難以預測的活動,進行復雜的航路規劃,而這種飈船也幫助美國海軍訓練了現在的這些水兵和年輕軍官們保持警覺並充滿活力,所謂的‘他們發現了打擊群保持緊張、快速機動、保持速度和不可預測的彈性。’
別看這位美國指揮官說的好像很輕鬆,彷彿在南海維持25節以上的高航速進行飈船,用拼高速效能的方式來玩捉迷藏試圖甩脫我軍軍艦的跟蹤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一樣,但實際上這可一點都不是什麼值得享受的事情,而是要在南海航速長期真的低於25節進行戰鬥部署,那美國海軍可就真麻煩了。
25節是個非常巧妙的數字,這意味著比我軍在周邊海域當中部署的數量最多的056A型護衛艦要略快一點,也要比我軍的各種專用偵察船的航速略快,只有依靠高速主力艦,才能跟上這種高航速;被兩三艘054A或者052D這樣的高速主力艦盯梢,與被大量的056A這樣的輕型護衛艦圍觀,再被各種特種偵查艦對敏感情報進行抵近收集,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所謂的喜歡在南海高速飈船與解放軍捉迷藏,那實際上就是不得不做,如果不高速飈船就要更丟人而已。
這種高航速對於艦員的日常作訓,對於艦上航空和甲板作業的開展和戰鬥力的維持都堪稱添亂。高航速一旦在航空作業時配上逆風,那對甲板人員的行動都是巨大的挑戰,25節以上的航速只要有點逆風,那甲板合成風的風速就能輕鬆超過50千米每小時,達到7級疾風的水準,正常人在這種風速下想要行走都是個挺困難的事情,不要說維持在甲板上進行掛彈,加油或者起降等作業了;所以為了甲板作業的正常進行,航母在進行艦載機放飛和回收等需要大量甲板作業的場合,是不會冒著讓艦員承受強大甲板風的危險去飈超高速的;所謂的超過25節的高航速,那一般是不進行甲板作業,埋頭跑路的時候才會用。
另一個方面,這種高強度的對抗從實際結果上來看讓美國海軍現在的這些官兵們都很緊張是真的,緊張到慌亂,慌亂中出錯是真的,什麼保持警覺充滿活力反而是沒看出來;卡爾文森號從去年年末開始出了多少起航空作業有關的事故了?這次F-35C在降落過程當中因為下滑道過低直接拍上甲板更是長期高壓對抗下艦員疲勞,壓力超標最後失誤的典型案例,警覺和火力是沒看出來,丟人那是真的,過去在中東部署,去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炸炸炸的航母和艦載機,啥時候有過這種連續丟人的場景啊;現在出來說這種話,未免有些太過喪事喜辦了。
另外,雖然說打擊群指揮官表示美軍在南海部署時一般都長期保持高速航行的狀態,以圖能夠甩脫我軍各型艦艇的密切跟蹤,但是從實際結果上來看,所謂的全程25節高航速並不能阻擋我軍對於這些闖入南海的不速之客們的重點盯梢,比如美軍發生F-35C撞上甲板衝入海中的事故的當場,我軍就有不止一個軍種的部隊,不止一艘艦艇和一架飛機在現場目擊了美國海軍的丟人瞬間,如果你有幸去南部戰區某驅逐艦支隊,或者某航空兵旅的隊史陳列館參觀的話,應該能看見一些現場的資料。
所以只能說,如果美國海軍的這些艦隊指揮官們,真的比起中東那種不對稱環境來更喜歡來南海進行高手過招的話,那當然是歡迎他們前來磨練磨練的,畢竟以美國海軍現在普遍的艦隊狀態和艦員疲勞程度,越是高烈度的對抗就會讓問題越嚴重,提前在和平時期的對抗當中耗掉了太多的潛力的美國海軍,只會在真的高烈度衝突爆發時,送的更慘,希望美國海軍要吸取F-35C事件的教訓啊,練好了兵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