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十五歲的時候,拜劉秉中為師,在紫金山書院學習天文地理。劉秉中、張文謙、張易、王恂和郭守敬幾人,想造一件測定四季時辰變化的儀器。
一天,他們幾個到後山測量地形。郭守敬走到山腰,忽然聽見山谷裡傳來一串歌聲:
天管地來地管天,春夏秋冬幾時還?
要知量天測地事,五指山裡蓮花盤。
郭守敬尋聲望去,見山下樹林裡走出一個十幾歲的姑娘,一手拿著鐮刀,一手提個杏筐。他迎上去問道:“請問大姐,你唱的歌是從哪學來的?”
姑娘抿嘴一笑說:“俺從五指爺爺那學來的。”
“五指爺爺,他是幹啥的?住在什麼地方?”
“五指爺爺就住在俺村後五指山上,是個瘋癲老頭,你打聽他幹啥呀?”姑娘說罷,咯咯地笑著跑上山去了。
回到書院,郭守敬心裡一直想著那句歌詞。什麼觀天測地,什麼蓮花盤,一個瘋癲老頭能編出這樣的詞句?那老頭說不定是個有本事的人哩!我得去找他問個明白。他把想法告訴了劉秉忠,劉秉忠也覺著驚奇,便讓一個叫王羽的學生跟著守敬去找那個老頭兒。
郭守敬和王羽一塊下了紫金山,順著西去的山路,翻過臥虎崗,轉過照候,一邊打探,一邊行走,約莫走了二十多里,才來到五指山下。抬頭一看,是一座大山!只見莽莽天嶺上凸起五座兇險的青峰,像金剛玉柱直插藍天。中間青峰下,一片黑壓壓的松林罩著一座小小的莊園。遠處高山流雲,腳下野花如錦,看到這仙境般的迷人景色,二人忘記了飢渴勞累,立馬取路上山。
莊園下邊,有片綠茸茸的坡地,一個乾巴老頭哼著小曲,正在間苗除草。守敬上前問道:“這可是五指山山莊?”老頭哼哼唧唧,低著頭只顧鋤他的地。
王羽大聲問:“有個會唱歌的瘋老頭,是否住在莊上?”
老頭放下小鋤,不耐煩地說:“你們是幹啥的?找那瘋老頭幹啥?”
守敬拱手施禮道:“老人家,我們從紫金山趕來,特為拜訪那位唱蓮花歌的老人。”
“哦?”老頭抬起頭,一雙流星似的眼睛上下打量著面前兩個年輕書生,捋著一排長的白鬍子慢慢說道:“要找那瘋老頭不難,你們先幫我除草吧!”
“你—”王羽剛要發火,郭守敬趕忙使眼色說:“王兄,救苗如救火.,咱就幫幫忙吧!”說著就挽起袖子下了谷地。老頭一聲不響地在前邊間苗,他倆跟在後邊拔草。拔了一趟又一趟,二人累得渾身流汗,老頭連句客氣話都沒說。一直幹到太陽西沉,老頭才直起腰,拍著手上的泥說:“天色不早,你們還是回去吧。”
二人一聽,著急地說:“我們還沒找到人呢!”
“哎,時刻變化,天長日久,你們還是明天再來吧!”老頭說罷,哈哈笑著走進了松林。
二人垂頭喪氣地回到書院,已是掌燈時分。王羽往鋪上一躺,埋怨守敬說:“真倒黴!跋山涉水白鋤了半天地,說瘋老頭就是神仙老頭,我也不陪你受這罪了!”
守敬一句話也沒說,心裡惦記老頭的話。第二天剛放亮他獨自起來,悄悄地出了書院。
守敬踏著白花花的露水,大步流星地奔上羊腸小路,剛爬上臥虎崗,從崗上迎面走下一個白鬍子老頭:乾瘦的骨架,穿著一件青布長衫。守敬細細一認,嘿,這不正是昨天鋤地的老頭嗎!
沒等守敬開口,老頭老遠就問:“年輕人,這麼早趕路,要到哪兒去呀?”
守敬迎上去說:“昨天咱們一塊鋤地,你不是答應我今天來嗎?您要到哪裡去?”
“到哪去,我也不知道。你改日再來吧!”
老頭說著就往崗下走去,邊走邊唱道:
人生天地間,富貴知多少?
無官一身輕,自在又逍遙。
守敬孤零零地站在山崗上,捉摸著老頭的唱詞,一直望著老頭轉過山腰,隱沒在一片樹林裡。
俗話說,好事多磨。郭守敬兩次出訪,沒有找到唱蓮花歌的瘋老頭地,越是找不到,就越是想得急。這天他一夜沒閤眼,雞沒叫他就上了路,摸黑趕到山莊上一看,這哪是什麼村?靠山根兒壘著幾間茅草石頭房,樹枝圍著的院落,兩扇籬笆門緊緊關著。看看天,天色尚早,他不願驚動屋裡的人,便坐在門口的長條石上等著。十幾歲的孩子一夜沒睡,又走了這麼遠的路,身倦眼困,不知不覺地就迷糊著了。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聲悶響,把郭守敬從夢中驚醒。
他一睜眼,紅紅的日頭照在了籬笆牆上,那個白鬍子鋤地老頭站在門口。
“你這孩子,咋睡在我的門口?”老頭吃驚地問。
郭守敬跳起來,說“我怕你再出門唄!”
“快進來,快進來!”老頭一反常態,拉住守敬的手一直進了屋子。他盛了一碗米粥,說:“老遠跑來,沒啥好招待的,先喝碗粥吧。”
守敬也不謙讓,雙手接住碗就喝。老頭端詳著守敬,點著頭,說:“有出息的年輕人,我頭次見到你,就打心裡喜歡,你為蓮花歌不怕艱難,連跑三趟,就是鐵石心腸也受感動!實話明講,你找的那個唱蓮花歌的瘋老頭就是我!”守敬連忙放下碗,驚喜地說。“老人家,你怎麼不早說呀!”
老頭搖了搖頭,長嘆道:“我也有難言之苦呀!”
守敬懇切地說:“老人家有何苦處,請當面直言,後生不才,願盡力相助!”
老頭走到屋角,用手挪開牆上一塊石板,從牆洞裡拿出一卷畫軸,放在桌上輕輕展開,只見上面用素線勾著一幅蓮花圖。他指點著給守敬說:“這是一副蓮花漏水圖,花箭託著漏盤,水從盤上滴入花瓣。蓮花上下浮來,可測四季變化。”
守敬出神地望著圖形,連連讚道:“寶圖!寶圖!老人家,這圖從何而來呀?”
“說來話長啊!”老頭看著圖慢慢講道:“三十年前,老夫曾在宋朝司天監供職,跟著老師學習天文,為制這蓮花漏得罪了當朝權奸,昏君趙無故將老師治罪。老師臨死時,將圖託付與我,為保此圖,我只好棄官離朝,裝瘋作癲,躲進深山。幾十年兵荒馬亂,老夫空度七旬,無以為能,實在慚愧呀!”說罷淚如雨下。
聽著老人講述,守敬含著淚花勸道:“老先生不必難過,你能保住此圖,流傳後人,此番義舉可歌可頌!”
老頭抹去淚水,拉住守敬感慨地說道:“天下難逢一知己。今天幸遇你這有志之士,我就把圖託付於你,望你早日製成蓮花漏,測時器,也算了卻我一心事!” 說著,捲起蓮花漏圖,雙手交給了守敬。“請老人家放心,後生決不辜負老人家的重託!”守敬把圖揣進懷裡,與老頭揮淚而別。
郭守敬把圖帶回書院,與好友王羽、王文謙等人廢寢忘食苦苦思索,歷經三年周折,終於製成了蓮花漏四季測時器。後來,郭守敬被元世祖忽必烈起用,當了元朝昭文館大學士,修曆法、建星臺、觀天測地,蓮花漏還真起了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