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智慧教育”,能否促進高校開放?
這幾年網路教育越發受到關注,不少孩子透過網路學習獲得了較好的教育資源。不過,這些網路教育資源多數不涉及高等教育。
眾所周知,我國擁有十幾億的人口,這樣的人力資源要是得到有效開發,將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當下,我們的教育資源傾向於年輕人,而對於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的教育問題,並未得到足夠的重視。當然,我們有類似的老年大學,但是或許透過網路可以讓中年人獲得更好的教育,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
不得不說,我國的教育資源幾乎集中在了小學到大學的階段,這或許是人學習的關鍵時期,但是對於一些孩子而言,他們可能自小就沒有意識到學習到底有多麼重要,直到走入社會才發現知識的重要性。
這也意味著,這其中有些人想要提升自己卻不知道如何獲得知識,獲取學歷。
對於不少網友可能很難理解,大學的課堂老師授課內容,為什麼不能透過網路免費地向社會提供?畢竟這樣可能會有利於畢業生和社會人群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樣做可以說是利國利民。
實際上,對於老師而言,他們的教學影片就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況且對於大學老師來說,他們還要進行面授課。如果將課程內容放在網路上,無疑會導致一些學生不願意上課。
不過,可能有些網友可能會認為,學生的學習情況應該看結果,是否前往課堂聽講,也應該靈活,不能夠過於看重形式,畢竟大學是具有開放性的,作為教師也更應該發揮的是解惑答疑的作用,而不是“填鴨式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學校老師,一個PPT可以用好幾年,甚至有些老師教學缺乏創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導致培養出的學生質量並不是很高。如果能夠藉助“5G+智慧教育”網路手段,讓學生的學習從當下的被動式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不懂可以在某一個時間段請教老師,可能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尤其是如果能夠打破四年制的學制,則可能會受到學生歡迎。這或許比普職分流的做法更好一些。
除此之外,老師錄製教學影片,透過與其他高校的同類教學內容對比,可以讓其他普通高校的孩子獲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
與此同時,也有利於各高校的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而且還可以讓社會人群獲得學習專業知識的機會,有利於提升全民的科學素養,加快我國從人口大國向人口強國的轉變。可以說,這樣的大學或許更具有“開放性”。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可能也適應當下,假如我們國家每一個人獲取知識的途徑變得便利,可能會有利於我們的產業升級。
簡單地來說,當產業升級,企業對於工人的需求會發生變化,那麼這些技術人才如果能夠從網路上獲取相應的知識,就能夠快速適應這樣的產業轉型。也許,活到老學到老不僅僅彰顯一種人生態度,更應該是一個國家強大自身的一種手段。對於我們國家想要充分開發人力資源,恐怕還需要透過教育入手。
總之,在越來越發達的網際網路下,我們學習的渠道無疑會越來越多,那麼對於全民是否能夠享受高校的教學資源,可能會有不少人期待。科技賦能教育,教育或許可以透過“5G+智慧教育”這樣的新科技,實現真正的“有教無類”,讓更多中國人輕鬆實現學到老活到老。
今日話題:
你認為“5G+智慧教育”,能否促進高校開放?請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