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國學成語故事(67)不“乘人之危”,楚昭王的幸運逃亡路

國學成語,濃縮歷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殺父仇人的兒子自投羅網,是趁機復仇,還是放他一馬?

春秋時代的鄖公辛和他的弟弟懷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不“乘人之危”,並幫助仇人逃亡。

這個被仇家饒恕的幸運兒是楚昭王,楚平王的兒子——熊珍(又名壬)。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鄖公和弟弟的選擇,筆者不作評判。但個人以為,對那些毫無道德底線的壞人,必須予以嚴懲,否則等於變相作惡。

子曰:“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上)父債子還,昭王成了“苦孩子”

公元前516年9月,楚平王去世。

太子珍還是個不滿10歲的毛孩子,令尹子常覺得平王的庶弟子西年長且仁義,希望子西繼位。

不料子西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取亂之道,並說要殺了子常。

子常害怕了,就立太子珍為國君,是為楚昭王。

楚昭王有個好叔叔,卻有一個可怕的鄰居——吳王闔閭(一作闔廬)。

所謂主幼國疑,自昭王即位後,吳國沒有一年消停,數次攻打楚國(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

其實,這些兵禍都是昭王的父親平王作下的,因為平王重用了一個“國妖”——費無極(無忌)。

前文提到,楚平王因為採信費無極的讒言,逼死了太子建,殺害了伍奢及其大兒子伍尚,逼走了伍子胥。

此後費無極還不消停,又盯上了正直和善、國人皆喜的大夫郤宛一家。

朋友們或許還記得前幾期成語故事《盜憎主人》,文中伯宗的妻子告訴他說“盜憎主人”。

或許伯宗的妻子萬萬沒有想到,這話成了她家族的“魔咒”。

當年為了讓兒子避禍,夫妻二人提早佈局,最終使兒子伯州犁免遭“三郤”毒手,逃亡到了楚國。

來到楚國後,伯州犁被委任為大夫,但最終也沒有逃脫被殺戮的命運,死在了楚靈王之手。

楚昭王即位後,感念伯州犁的功勞,起用他的兒子郤宛擔任了左尹。

郤宛一心為國,深受昭王信任,卻引來了小人的嫉恨和暗算,再次遭受“盜憎主人”的魔咒。

所謂的小人是“國妖”費無極和右領鄢將師,暗算方法是借刀殺人。而“鬼頭刀”是令尹子常。

子常貪婪而輕信讒言,結果被小人利用。

這次費無極用的是“連環計”。

一天,費無極跑到子常家說:“郤宛想請您喝酒,讓我先向您請示。”

然後又對郤宛說:“子常很器重您,想來您家喝酒。”

堂堂令尹大人能主動到自家喝酒,郤宛很激動就說:“我是下賤之人,令尹要來家喝酒,這恩惠太大了,可是我沒有什麼像樣的禮物回敬啊。”

費無極笑眯眯地說:“這好辦,咱們令尹喜歡武器盔甲,您拿出些來,我替您挑選。然後您放在大門口,令尹來了肯定能看到,您趁機給他就成。”郤宛一一照辦。

轉眼到了約定的日子,子常即將出發赴宴,費無極卻慌慌張張跑來說:“我差點害死您啊。郤宛這傢伙要謀害您,武器和盔甲就放在門口,您可千萬不要去。還有,前些日子咱們和吳國打仗,本來要取勝了,可是郤宛卻收了吳國賄賂,說趁著人家舉喪期間進攻人家不仁義,讓咱們退兵,可當初吳國也是這樣啊。”

子常一聽,將信將疑,派人偷偷去郤宛家看個究竟,下人來到郤宛家門口,果然擺放著武器盔甲。子常一聽勃然大怒,命令鄢將師攻滅郤宛一家。

聞聽噩耗的郤宛知道被人算計了,憤而自殺,子常下令誅殺了郤宛全族,並放起了大火。

這麼善良正直的大臣竟如此慘遭毒手,國人議論紛紛,怨氣沖天。

後來為了平息國人的怒火,子常下令將費無極和鄢將師全部滅族。

費無極終於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國人的怒火平息了,但是這個賊子造成的惡劣後果卻仍在不斷髮酵。

郤宛之難中,他的兒子伯嚭僥倖逃到了吳國,並做了吳國的宰相,是為太宰嚭。

就這樣,與楚國有血海深仇的伍子胥和伯嚭同仇敵愾,對楚國發動了連綿不斷的復仇之戰。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中)國都淪陷,昭王出逃

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春天,醞釀多年的暴風驟雨終於來了。

這一年,在蔡國的請求下,在周王室代表劉文公的召集下,晉國聯合齊國、魯國等17個諸侯國決定聯合伐楚。

這廂18個諸侯國還在為會盟細節吵鬧。那廂吳國早已按捺不住,聯合蔡昭侯和唐成公組成聯軍,由伍子胥、孫武子指揮,溯淮水而上,後又棄舟登岸,從陸路自豫章氣勢洶洶向漢陽逼近。

楚軍則在令尹子常的帶領下渡過漢水迎擊吳軍。

但是由於子常貪婪不仁,楚國政令失常,楚軍毫無鬥志,雙方自小別山戰至大別山,楚軍三戰三敗。

隨後,吳楚兩軍又在柏舉擺開戰場。吳王闔廬的弟弟夫槩(gai)帶領5000人率先向子常發起攻擊,楚軍一敗塗地,子常狼狽逃亡,後死在鄭國。

吳軍則越戰越勇,經過五次戰鬥,楚都郢被攻破,楚昭王帶著妹妹季羋狼狽出逃。

在睢水邊,為了擊退尾隨而至的吳軍,昭王命令針(zhen)尹固在大象尾巴上點起火把,迫使象群衝擊吳軍,趁機逃之夭夭。

楚昭王渡過睢水和長江,進入雲夢澤湖區。由於害怕吳軍追捕,只好在荒郊野地裡食宿。

一天夜裡,昭王正在睡覺,忽然來了一夥強盜。混亂中,一名強盜用戈刺向昭王,危急時刻,王孫由於(人名)用背擋住昭王,結果被刺中肩膀,失去知覺。

趁著賊人爭搶財寶之際,昭王奪命而逃,直奔鄖國而去。大夫鍾建揹著季羋緊緊跟隨,陷入昏迷的王孫由於清醒之後,也跟了上來。

由於鍾建不離不棄,後來季羋自願下嫁,做了他的妻子。這是後話。

所謂才出龍潭又入虎穴。聞聽昭王落難來投,鄖公辛的弟弟懷大喜過望,命人將昭王拿下,為父親復仇。

鄖懷告訴昭王:“當初一日,你的老爸平王殺了我的父親,現在我要殺他的兒子,這叫一報還一報。”

危急時刻,幸運之神再次眷顧了昭王。

鄖公辛阻止了磨刀霍霍的弟弟說:“平王殺我們的父親是君命,君命代表著上天的意志。逃避強橫、欺凌弱小,不是勇。乘人之危,不是仁。你如果一定這樣做,我就先殺死你。”

鄖公辛和弟弟懷沒有殺害昭王,反倒派人保護著他跑到了隨國。

緊追不捨的吳隊聞訊而至,吳王闔閭以漢水以東的土地為誘餌,並以楚國全部消滅了周朝在漢水的所有子孫為由,讓隨國交出昭王。

這次,幸運之神再次光顧了昭王,隨國沒有答應,吳軍無功而返。

昭王很幸運,但是都城郢卻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郢都淪陷後,王宮的財寶和女人,大夫家的財產和女人全都成了吳人的戰利品。

更慘的是楚平王。伍子胥為了報殺父之仇,命人刨墳掘墓,將平王屍身挖出,親自手執銅鞭,將平王鞭屍三百,打了個稀巴爛。饒是如此,伍子胥還為平王早死,自己不能親刃仇敵而痛哭不已。

按說與楚靈王相比,平王算不錯的國君,卻因為信任“國妖”費無極,給國家造成如此災難,教訓實在深刻。



(下)申包胥借兵復國

就在伍子胥在楚國快意恩仇的時候,他先前的楚國好友申包胥正逃難於山中。

當年,伍子胥出逃時,曾經和申包胥匆匆相見,當時伍子胥發誓說:“我一定會顛覆楚國。”

申包胥沒有告發好友,只是說:“你努力去做吧,你能顛覆楚國,我就能復興楚國。”

如今,昔日好友果真實現了誓言,但又太過瘋狂。於是他寫信給伍子胥說:“您這樣報仇太過分了。我聽說人多了可以勝天,但天定也能破人。你畢竟曾經是平王的臣子,這樣侮辱一個死人,難道不是太傷天害理了嗎?”

聽到昔日好友責備,伍子胥對來人說:“我就不寫信了,請你轉告我的老朋友,就說我伍子胥是日暮途遠之人,不得不倒行逆施。”

申包胥見說不動了伍子胥,就跑到秦國祈求發兵說:“吳國人貪得無厭,如果吞併了楚國,也一定會威脅秦國。”

秦哀公不為所動,派人出來說:“寡人知道了。您先去館舍休息,我們商量好了就答覆您。”

申包胥說:“我們國君逃亡在荒草叢林中,連個落腳地也沒有,我怎麼敢去休息。”

使者進宮回話,卻再也不見人影。絕望中,申包胥靠著院牆放聲大哭。

剛開始,哀公不以為然,以為他哭一會就灰溜溜走了。哪知道申包胥越哭越帶勁,深更半夜了還在嚎。

整日沉湎於酒席之歡的哀公被哭得心煩,就派人勸他別哭了,哪知道申包胥就問一句“派不派兵”,回答說“不派”,申包胥接茬就哭。

誰也沒有想到,申包胥這一哭就是七天七夜。《左傳》記載說“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

終於秦哀公被感動了,決定發兵救楚,並賦詩《無衣》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後世軍人以“袍澤”互稱,即源於此。

秦人出兵,戰場形勢立刻為之一變。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吳國勝少敗多,加上國內政局不穩,吳王闔閭只好班師回國。

楚昭王絕處逢生,大行封賞。申包胥堅辭不受,遠逃他鄉。

但吳國的災難才剛剛開始。

國學經典欣賞:

詩經•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與子偕行。

分類: 收藏
時間: 2022-02-14

相關文章

傳世孤例明晚期罕見黃花梨架子床即將亮相嘉德香港秋拍

傳世孤例明晚期罕見黃花梨架子床即將亮相嘉德香港秋拍
這張架子床是安思遠為洪氏把關的最後一批藏品中的一件,未來得及收錄進<洪氏所藏木器百圖>.與我們常見的架子床有所不同,獨特之處在於其六足設計,且足可拆卸,活屜亦可摺疊,就目前已公開著錄的資料 ...

歷史眼丨武威有一對 稀世黃花梨雕花交椅

歷史眼丨武威有一對 稀世黃花梨雕花交椅
原標題:歷史眼 武威有一對 稀世黃花梨雕花交椅 武威西夏博物館館藏明代黃花梨圓後背五接雕花交椅(一對) 在武威西夏博物館,館藏著一對明代黃花梨圓後背五接雕花交椅.這是一對世所罕見的珍品文物,長68釐米 ...

黃花梨幾百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種,是真的嗎?

黃花梨幾百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種,是真的嗎?
我看過一篇文章,說黃花梨的快速滅絕,是因為黃花梨要幾百年才開一次花,結一次樹種.這種說法是豪無依據的,民間確實是有這種傳說,但實際情況不是這樣. 我用見到的真實情況來證明這一點,十多年前,當我發現降香 ...

元亨利圓滿參展衍生—2021紅博會 黃花梨紫檀收藏級傢俱受青睞

元亨利圓滿參展衍生—2021紅博會 黃花梨紫檀收藏級傢俱受青睞
2021年9月19日至21日,由中國傢俱協會和北京環球博威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衍生--2021中國紅木傢俱文化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靜安莊館)圓滿舉辦.中國傢俱協 ...

海南省博物館的黃花梨展館,醒目的標題“故鄉”?

海南省博物館的黃花梨展館,醒目的標題“故鄉”?
"故宮"是介紹器物的來源,這些黃花梨老傢俱都珍藏於故宮,只是拿來展覽.讓更多的愛好者和遊客,能夠熟知黃花梨的真面目. 這裡重要強調一下"故鄉",在以前的文章裡, ...

"北方黃花梨"精品是這樣的,分享美是福

"北方黃花梨"精品是這樣的,分享美是福
麻梨疙瘩,文玩行家常稱之為"北方黃花梨",是因其木紋漂亮變幻.木色泛紅有脂性易包漿.木質硬而不易裂,玩者眾,不亞於黃花梨而得名. 很多人不知道麻梨疙瘩是什麼,其實它就是小葉鼠李的根頸料.小葉鼠李多分佈 ...

顏值不如海黃的黃花梨,為什麼會受到古人的寵愛?
現在遺留下來的黃花梨老傢俱,從任何角度,我們都不會感覺到它有什麼欣賞價值,跟海黃相比,確實不如海黃的顏值高,那麼為什麼它會受到古人的寵愛?和現代人的追從!一把幾十斤重的黃花梨交椅,居然拍出了五六千萬的 ...

券口窄細、扶手不出頭,又見黃花梨垂手圈椅

券口窄細、扶手不出頭,又見黃花梨垂手圈椅
十七世紀黃花梨嵌大理石圈椅成對,長59寬48.3高95.8釐米,美國東海岸重要私人珍藏. 兩塊畫龍點睛般的大理石片,吸引了大多數人第一眼目光,接下來才注意到,它們是百裡挑一的垂手圈椅造型. 八月上旬公 ...

為什麼省博物館把花梨和黃花梨分館展覽?

為什麼省博物館把花梨和黃花梨分館展覽?
海南省博物館把花梨和黃花梨分館展覽的原因是什麼?花梨館的花梨,和黃花梨館從故宮借來的老傢俱有什麼區別? 花梨館的花梨就是我們熟知的"海黃",2005年以前海南人都叫它花梨或者是花梨 ...

老料黃花梨三圍獨板羅漢床

老料黃花梨三圍獨板羅漢床
老料黃花梨 三圍獨板羅漢床 198*101*74

細若蚊足、淺淡乾淨,黃花梨垂手圈椅棕眼典型

細若蚊足、淺淡乾淨,黃花梨垂手圈椅棕眼典型
紐約秋拍黃花梨嵌大理石垂手圈椅成對,長59寬48.3高95.8釐米,斷代為十七世紀,大約是明末清初時期. 對於收藏來說,外形再好.嵌石再獨特,材質無誤是基礎.圈椅靠背上木質特徵集中,是尋找判斷依據的最 ...

比肩極品垂手圈椅,紐約秋拍之最貴黃花梨

比肩極品垂手圈椅,紐約秋拍之最貴黃花梨
此時此刻,紐約秋拍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幾大專場陸續舉槌,即將迎來最後一場大戲,包括本季黃花梨估價最高的一對圈椅. 黃花梨嵌大理石垂手圈椅,長59寬48.3高95.8釐米,斷代為十七世紀,估價60至80 ...

打理700多件!明清黃花梨傢俱藏品

打理700多件!明清黃花梨傢俱藏品
剛剛‬打理完‬--明清傢俱收藏臻品 中國‬歷史‬文化‬傳承‬/民族‬自信‬的覺醒‬ 感受古人的厚重文化/美學巔峰/精湛工藝 有緣邀藏友共賞 明-黃花梨-12生肖中堂 明-黃花梨-中堂18件套 明-黃花 ...

鑑別黃花梨新老傢俱

鑑別黃花梨新老傢俱
海南黃花梨花紋神秘動人.香氣淡雅持久.價格昂貴,但數量已十分稀少. 現在許多廠商採用作假做舊.混淆概念的方法欺騙顧客! 所以一定要學習分辨知識,避免踩坑受騙! 今天聊聊海黃新料與老料傢俱的區別. [老 ...

底座一體式,黃花梨可摺疊小提盒18萬成交

底座一體式,黃花梨可摺疊小提盒18萬成交
黃花梨可摺疊提樑方蓋盒,長18.4寬18高15.5釐米,斷代為明末清初時期,估價12至15萬元. 少見的可旋轉提樑構造及外觀昨天已介紹,今天揭開蓋子來看裡面的詳情. 將提樑旋轉至平放位置,向上取出蓋子 ...

越南黃花梨紫油梨老料雙耳瓶,整料取實心製作,高雅沉穩
越南黃花梨紫油梨老料雙耳瓶,整料取實心製作,高雅沉穩,山水紋黑線精美,料質鋥亮,規格:高17cm寬8.0cm重386克

「笑櫻壺」•黃花梨帝王紫規格:口徑10.2cm長16cm高9.5cm重410g

「笑櫻壺」•黃花梨帝王紫規格:口徑10.2cm長16cm高9.5cm重410g
『笑櫻壺』•黃花梨帝王紫規格:口徑10.2cm長16cm高9.5cm重410g,取芯材制,雙面鬼臉對眼山水紋,木質細膩質感溫潤,玻璃底高油密

黃花梨|扭轉乾坤

黃花梨|扭轉乾坤
雕刻練達有神,青牛沉穩寧和,把玩溫潤趁手,靜放圓融可喜. 規格:10*6.5*4cm 108g 規格:9.5*6*4.3cm 103g #茶##茶生活##我要上頭條#

黃花梨×荔枝木 | 鵬程萬里
隨形巧取,布造精妙,入目風雲翻卷,大鵬凌空展翅,氣勢如虹.置之造景,氣場矚目. 85*24*64.5cm 10.74kg #我要上 頭條##茶生活##我要上頭條#

家的最高境界,一定是博物館的樣子

家的最高境界,一定是博物館的樣子
我國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曾說, 自己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度, "遣送得所,問心無愧", 便是圓滿的結局. 藏家的最高境界,應當也在這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