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雲紋是中國優秀的傳統紋樣,其源頭與春秋時期雲紋和如意器物有密切關係。如意雲紋於唐代得到長足發展,宋元時期定型,明清時期發展成熟,在傳統首飾中得到普遍運用和表現。
中國古代的吉祥圖案起源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崇拜。
雲紋圖案與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中國古代的農耕文化發展密切相關,古人對雲的崇拜,源於人們生產需要產生的對雲的觀察。雲,可以反映出天氣的變化,這對於農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祈求風調雨順,雲紋於是成了象徵吉祥的圖案之一。
“如意雲紋”名字的由來與“如意”有一定的關聯。“如意”相傳從印度傳入,在晉唐時期已有相關記載,最初用來瘙癢用,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與文化沉澱,到明清時期成為皇室喜愛的象徵吉祥的賞玩之物。而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如意雲紋”也逐漸形成。
“如意雲紋”的雛形最早可追溯到流行於春秋時代的捲雲紋,表現形式上有內斂的,發散的、延長的、綜合的。在唐代以前的早期如意雲紋都是以一對方向相反互相連線的漩渦形紋飾為主要特徵。
如意雲紋在唐代得到長足發展。唐代,西域地區的“心狀尖”特色的紋飾傳入中原,對中原地區的如意雲紋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到了宋元時期,如意雲紋逐漸定型,但風格、形態仍然多變,形成獨立的造型體系。
明清時期,如意雲紋的發展已經成熟,在造型風格上日趨統一,應用更為廣泛、靈活。造型上線條更加圓潤流暢,形狀團圓、飽滿。在應用範圍上,如意雲紋也常和象徵美好寓意的動植物紋樣結合,如與龍鳳、仙鶴、梅花、海棠等組合,在建築裝飾、服飾等方面均有應用。
如意雲紋在古代傳統首飾中的眾多門類裡都有發現,比如髮簪、項圈、項牌、長命鎖、戒指、紐扣、配飾等,用來營造層次感和翻滾的動感,使之呈現飽滿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