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紋與筋紋之間的形體處理大致有三種:
一種是菱花式壺,壺身橫向斷面近似菱花銅鏡的外形輪廓;
第二種如菊花或瓜類的紋樣,筋線與筋線之間是凸出的圓條狀;
第三種則是第二種的變形,筋紋與筋紋之間呈凹進的圓條狀。
第一種菱花式壺是根據河塘養殖的一種水生植物“菱花”的形狀進行藝術加工,也受唐代銅鏡紋飾樣式的影響,史料記載明朝萬曆年間的制壺大家董翰首創菱花式,後相繼出現了“合菱”、“偏菱花”、“束帶菱花”等作品。
遺憾的是,董翰的作品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清代的陳鳴遠遙遙地接下這縷流風餘緒,其製作的“紫砂菱花式壺”幸運地流傳至今,藏於北京藝術博物館。
陳鳴遠 紫砂菱花式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陳鳴遠的紫砂菱花式壺,器型略扁,鈕、蓋、身、口均為六瓣菱花式,筋紋肌理清晰舒展有力,把上圓下方折,上方起翹。無論是平視,還是側視,都富於變化。壺底中心刻有“鳴遠”二字,並蓋有“陳鳴遠制”的方形印章。整體造型典雅,實為匠心獨運之作。
陳鳴遠是一個多才多藝之人,善於將雕塑裝飾與造型藝術相結合,在書法上的造詣也頗深,其風格健雅,有晉唐遺風。同時,陳鳴遠又是一位極為活躍的制壺藝人,他的社交圈極廣,“足跡所至,文人學士,爭相延攬”,更為難得的是,許多文人雅士還競相為鳴遠壺做畫寫文或代署名款,這也是文人參與紫砂壺的開始。
因與文人有著密切的接觸,所以陳鳴遠雖然以花塑器創作為主,但是其風格卻是文秀工雅,他所製作的無論是壺、杯、瓶、盒、文房雅玩,無不精雅絕倫,清人張燕呂在《陶說》中曾對陳鳴遠的作品作過“纖巧”的評價。
從形體構成的角度來研究,“菱花式壺”反映了陳鳴遠作品造型的獨特之處:把最富於變化的線、面、體來表現壺體的主視面,透過周視效果來表現其整體統一感。
並且,主體與虛空間關係得當,壺把在壺體比較適度的位置迴轉構成了內形空間,與壺體形成了恰如其分的虛實對比。
陳鳴遠世襲家傳,有所繼承,並將壺藝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境地。這把“菱花式壺”不僅是其的傑出創作,也成為後來制壺家們的範本。
陳鳴遠·佳意壺
北京巨力 2016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成交價:RMB 10,800,000 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巨力2016年秋拍中,另外一件同樣以稜瓣分割壺身的陳鳴遠“佳意壺”拍出1080萬的天價,引起不小的轟動。
同樣是形象生動的稜線,這把壺的特殊在於,三稜六瓣分割半圓壺身,陰陽二線互動相融,陰線於坯體半溼半乾時以細竹棒壓印而出,陽線則以細泥堆塑理出,整體有筋有骨,神似肥碩的楊桃對剖。
蓋面五枚如意頭紋,一彎流呼應全壺線條動態,壺把不循常制,於倒把形式中又作變體,弧度與壺身相若,至下放戛然反折,與壺底平行收入壺身。壺底精刻“從來佳茗似佳人,坡公句,鳴遠”十二字。
語出宋代蘇東坡《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仙山靈草溼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
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戲作小詩君勿笑,從來佳茗似佳人。
銘文“從來佳茗似佳人”是以隸書呈現,有別於慣見的行楷書體,這在所有陳鳴遠作品當中極為罕見。
銘文隸書結字嚴謹、波桀有致、秀雅挺拔,應是出自曹廉讓筆下。刀法靈動利落,削泥猶聞墨香。
從此壺底座可考,其原為清末民初著名收藏家奚萼銘舊藏,壺座由其好友近代篆刻家、考古家褚德彝鐫刻,以二人的學識資歷,足見鳴遠傳器之風雅,情致遠非一般匠人可比。
這裡是一個獨立的、深耕、死磕、專注紫砂傳統工藝和分享紫砂文化的全網交流平臺,來自美麗的文化名城江蘇宜興。
專注傳統紫砂工藝、享健康美學茶器
感謝有你,感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