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見這麼生猛的“青春片”了
開場。
破敗的街區,暴怒的父親。
以及,直接從窗戶被扔出來的親生女兒。
她是誰?
她做了什麼?
Sir知道,你們還是被那個“溫柔”的劇名騙了。
足足第三次
《我的天才女友第三季》
L'amica geniale Season 3
一部每次見到都會忍不住點開的劇集。
口碑太牛了
第一季豆瓣9.3,第二季9.5,第三季開分9.6,兩集過後又漲0.1……
入選《時代週刊》世紀十佳。
好在哪?
有些劇是茶餘飯後的消遣,觀後即棄。
有些劇是大眾流行的消費,名噪一時。
而《天才女友》在兩者之外,需要你更多耐心。
因為它既是在講故事,在建立人物。
同時,也在描繪一種生命經驗。
從中窺見自己的曾經。
那些逝去歲月的點點滴滴,家庭出身、社會背景、思想觀念、時代大勢、人生抉擇……
某種程度上,它解釋了我們如何成為今天的自己。
以及,還可以成為“誰”。
01
雙生花
主角兩位女孩,命運截然不同的女孩。
莉拉,被扔出窗外的女孩。
父親是一位鞋匠。
家境拮据,思想更拮据,在鞋店幫工的兒子,提出想要報酬好讓妹妹上學。
他很是不解——女孩為什麼要上學?
何況他已經開恩讓女兒讀了小學,現在竟然還要花錢上初中?
什麼,你說妹妹是鎮上最聰明的孩子?
父親上去就是二連。
“夠了”!
“啪啪”。
父親迂腐嗎?
以今天的眼光看,當然是。
但你去問這座鎮上其他人,會得到同樣的回答:
女兒去上學,她的兄弟去工作?不可能。
除了這一家。
埃萊娜,門房的女兒。
同款聰明好學、窮困家境、暴躁父母,跟莉拉是彼此唯一的朋友。
如果非要說她和莉拉有什麼大不同。
運氣。
幸運地擁有一位思想較為開明的父親,願意讓她繼續去初中深造。
於是,倆小聰明結伴成為“學習互助小組”。
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她們早早知曉。
莉拉聽人說寫書能賺錢,便決定買書、看書、寫書、出書,試圖賺大錢。
陽光普照。
兩人坐在長凳上一起朗讀《小婦人》。
“沒有禮物的聖誕節算不上是聖誕節”
“貧窮太痛苦了”
這是莉拉與埃萊娜的生活寫照。
但,兩人沒讀出的下半句更符合她們的關係。
“有些女孩子擁有榮華富貴,有些卻一無所有,我認為這不公平”。艾美鼻子輕輕一哼,三分出於輕蔑,七分出於嫉妒。
這是莉拉與埃萊娜的“人格映象”:
她們一起玩耍,一起長大。
還互相羨慕,互相攀比,互相嫉妒……
慢慢,不免淪為青春片裡的“塑膠閨蜜”。
從小時候的“你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到長大後的“我不再是處女了,你做過的事我也做了”。
兩人關係“時好時壞”,但不變的是——一直視對方為天才。
埃萊娜畢業功課門門優,初中後在莉拉鼓勵下更是一度成為全校第一。
莉拉小學畢業,但不妨礙她看過《小婦人》就會寫書。
原著如此形容。
她的句子很縝密,非常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書寫也很優美……被她深深地吸引。
可那不勒斯的郊區小鎮,並不是一片可以培育作家的土壤。
所以更多時候,莉拉的文字不是清晰有序,而是帶有緊張、慌亂。
裡面夾雜著她滿腔的憤恨與控訴。
莉拉就像血液裡充滿了某種毒品,讓人感覺失去了分寸……有時她的文字會突然中斷,在一些頁面裡,她畫滿了扭曲的樹木、雲霧籠罩的起伏山脈,還有猙獰的面孔。
雙生花。
一株二豔,並蒂雙蓮。
土壤的貧瘠,註定只能有一朵盛開。
02
“蜜月”
《天才女友》第二季始於一段“蜜月”。
或者說,是一場事先張揚的強暴。
容貌不俗又能掙錢的莉拉,被鎮上富豪之子斯特凡諾看上了。
兩人迅速步入婚姻。
婚禮當天,莉拉才發現踩坑了
表面溫文爾雅的未婚夫,張口閉口都是錢,活脫脫一個沒文化的“鄉鎮企業家”。
臨海的頂級酒店裡,他對自己的商業計劃侃侃而談。
還對莉拉深情表白。
“來這裡度蜜月花了我很多錢”
“但是很值得”
不過接下來這句話才是他的重點。
“你無法想象我有多想要你”
“以及今夜讓我期盼了多久”
接著,慾望從鏡頭溢位
油膩的手指剝蝦,大口大口飲酒。
任何一位觀眾都可以輕易分辨出他的野蠻與粗暴。
(前方高能)
進入房間後,更是堪稱恐怖
更可怕的在“事後”。
蜜月結束,家庭聚會,其樂融融。
沒人關心她臉上的傷如何而來,他們都堅定認為“我們真是幸福快樂的一家”。
直到小姑子看到莉拉“不合群”,才隨口一問。
-你的臉怎麼了
-我摔到石頭上了
噢,幸好。
接下來便是一番不疼不癢的附和。
“你要小心”“地很滑”……
只是,鏡頭語言再次露出鋒芒
一邊,是眾人僵硬的眼神。
一邊,是孤獨而無助的沉默。
這團圓背後,不過又是一次多人合謀的“強暴”。
婚姻的喜氣,只存在於對方的家庭裡。
與形單影隻的莉拉無關。
真正在乎她的,還是隻有埃萊娜。
03
女性劇?
看到這裡,《天才女友》似乎只是兩個不幸女人抱團取暖的故事?
草率了。
它真正迷人的線索,是二人成長中不斷被命運裹挾的動態關係。
開始,關係建立在相互支援與陪伴的友誼。
同時,她們不否認自己有時候也心懷惡意。
誰才是更“成功”的那朵花?
可能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
隨著人生的推進,她們在不同時間不同程度演繹著“成功”與“失敗”。
莉拉。
被鞋匠女兒的身份束縛,困在繁瑣的工作中。
再轉身,又憑藉聰明才智成為貴婦人。
埃萊娜。
她讀上初中學拉丁文,讀高中學希臘語,到大學又出版小說……
幸運?
可惜她根本沒有改變來自長輩的刻板印象——女子不如男。
看到了麼:
真正讓人心疼的是,她們拼盡全力所得到的成功也好,失敗也好。
到頭來並不屬於她們自己。
命運逼她們走向更兇險的懸崖。
第一季開頭,莉拉“離家出走”,她兒子深夜打電話給埃萊娜。
哭訴莉拉抹除了她自己所有的生活印記
衣服、鞋子、書籍、電腦,甚至連合照都要剪下。
埃萊娜身體雖然老邁,但嗅覺依舊敏銳。
“別去找她”。
她知道,莉拉一直有機會離開那不勒斯,卻唯獨選擇到年老才行動。
她們從小就渴望自由。
逃學也要手牽手,奔赴遙遠的大海。
長大後。
更加獨立的莉拉,極具創造力和反叛精神。
也正是這一通電話,讓埃萊娜決定寫下她所知道的,與莉拉的所有。
我會寫你的人生故事 不光是我看到的
還有我知道的 和你告訴我的
看看我們誰會贏
別誤會。
《天才女友》並不像劇名那樣熱血或勵志。
在Sir看
它並非一個決出“贏家”的故事。
而是講述那些我們以為的弱者,不斷咬牙忍痛尋找下一個“對手”的故事。
這對手或許是彼此。
更是周遭的冷眼,貧瘠的土地,難測的人性……
Sir必須提到它的原著。
改編自全球熱銷千萬冊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是義大利當代作家埃萊娜·費蘭特。
我們知道TA的名字卻不知ta的身份:
1992年開始匿名創作,從來不在公開場合露面,不出席頒獎典禮,不辦籤售會,只肯接受文字類採訪,甚至沒人知道此人是男是女。
被HBO買下改編權後,《天才女友》一炮打響。
國內外口碑均爆表,被多家權威雜誌認為是本世紀最好的女性題材劇(之一)。
但,Sir不願意簡單將之歸功於“女性”。
而是更廣闊的包容:
以宏大敘述起筆,卻不斷詳細刻畫普通人的心理禁區。
時而溫暖、細膩,時而瘋狂、殘忍。
就像費蘭特本人所說:
(第二部)因為青春本身的大膽、放縱、誇張和無所畏懼,讓我寫起來很流暢。
(四部曲)難在公眾事件和私人事件中間找到一個平衡,尤其是,我選擇讓政治貫穿了所有人的私人關係。
《三聯生活週刊》2018年專訪費蘭特
04
空氣
Sir之所以不願意將其簡單歸為女性劇,舉一個例子。
“空氣”。
《天才女友》不止一次提到空氣。
它像夏日黴變生蟲的腐肉,無時無刻不在散發惡臭,從各個角落鑽進你經不起波瀾的鼻孔。
從小我就想象有一種很微小的動物,肉眼幾乎看不見,會在夜晚來到我們的住宅區,它們來自水塘,來自廢棄的火車車廂,來自臭草、青蛙、蠑螈、蒼蠅、石頭和灰塵,它們會進入我們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裡。
因為那不勒斯的許多人,生來就是低等庶民。
小說要表現得更加直觀。
庶民就是爭搶食物和酒,就是為了上菜的先後次序、服務好壞而爭吵,就是那面骯髒的地板——服務員正在上面走來走去,就是那些越來越粗俗的祝酒詞。
但再具體呢,空氣的味道到底是什麼?
Sir扎心點說,窮味。
就像《寄生蟲》裡的富人說,“搭地鐵的人有種特別的味道”。
那不勒斯城區要更窮,畢竟他們連地鐵都沒得搭。
窮並非原罪。
更深層次的“窮”才真正發人深省。
那是落後的社會觀念與思想秩序
凡是有鳥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
埃萊娜從小就想擺脫那不勒斯的空氣,擺脫來自跛腳母親的辱罵與毆打。
莉拉曾經的丈夫斯特凡諾也提到過空氣。
蜜月酒店裡,他神采飛揚。
言語、行動間滿是興奮,讓莉拉聞聞“這芬芳的空氣”。
第三季,埃萊娜讀了高中、大學,正式出版一本書成為作家。
她卻逃脫不了家鄉的空氣。
那裡狹窄、逼仄、落後、破敗、野蠻……
但很“團結”。
一心對付“外來者”莉拉與埃萊娜。
母親一口一個“婊子”的鄙夷,三句話不離錢的急切。
親弟弟的鄙薄。
評論家對於書中帶有性元素的批判。
街坊鄰居的人云亦云、滿口黃腔。
最終。
全鎮的輿論彙集在一起,向埃萊娜脆弱的心靈發起了集體衝鋒。
於是,她們逃了。
埃萊娜回到米蘭。
儘管還是會有一些“夏日的小蟲子”爬上她的身軀,帶來經年累月的噁心
但絕大多數時候,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關心埃萊娜的新書。
因為他們有更值得關心的事。
她開始覺得輕鬆、自在。
彷彿空氣真的變得芬芳,帶有甘甜。
可故事結局了嗎?
顯然沒有。
空氣是善變的,人性是複雜的,世界上沒有一種完全無害的空氣,更沒有一個絕對善意的人。
正如原著所描寫的那樣。
她們內心越是堅定地擁抱“逃離”。
你越是替她們感到彷徨。
聽聽這口號。
像不像我們曾經也喊過:
“離開這裡!徹底遠離這裡!
永遠離開我們自出生以來所過的生活。
要在一個一切皆有可能、有秩序的地方紮根,這就是我奮鬥的目標。”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