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臨近,我們也在計劃春節假期乾點啥?於是大家一致同意,必須安排看電影。
於是春節看電影成了我們家的傳統。還記得去年看了《長津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今年春節檔剛好安排《長津湖之水門橋》,毫無疑問,我們選擇了它。
《長津湖之水門橋》是原班人馬打造的緊接著的長津湖系列第二部,一看開頭,我就想:還好我看了第一部,不然就接不上了。不過第二部開頭部分,導演還是有承上啟下的銜接鏡頭,告訴觀看者上部結局,更好的進入第二部。
還是一如既往的戰爭打鬥場面,但是第二部比之第一部在拍攝手法上有不同:第一部是以外國參戰士兵的角度切入進行回憶,鏡頭的轉化較多,視角的變化也較多。第二部,主要是伍萬里的視角進行拍攝。不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中國軍人都沒讓人失望過,因為他們堅守了這五條軍人原則。
一:愛國主義
愛過主義是整個影片的主題:向著東方,他們敬禮。不管是最初伍萬里參軍,還是伍佰裡的犧牲,都生動的詮釋著“愛國”。在影片裡,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在即將炸燬水門橋時,整個穿插連和九連計程車兵,他們全部向著太陽昇起的方向——東方,異口同聲的說:那是家的方向,那是祖國的方向,大家全部敬禮。這一刻,這一動作,代表的含義太多了。遠行出征計程車兵為了祖國的未來,勇敢搏鬥,堅定不移完成任務,還有離家萬里對親人,對祖國的思念,期望儘快回祖國。更有,誓死完成炸燬水門橋任務。愛國主義的情感貫徹整部電影,無時無刻不讓人心靈震撼。
二:奉獻精神
每一位戰士,都是英雄。在電影裡,我沒有見過一位退縮,害怕計程車兵,每一位士兵都勇往直前,為了完成炸燬水門橋的任務,他可以在寒冷的夜晚一直維持一個姿勢一呆就是幾十個小時,只為了等待衝鋒的號令:他可以用自己的身體撲向手榴彈,只是為了讓後面的戰士們有活命的機會,去完成任務;他可以手拿炸藥包,衝向坦克,即使身體被坦克壓成肉餅,依然堅持盡力完成任務:他可以駕駛汽車衝向敵人,為隊友爭取炸橋的時間,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他們可以為了完成任務,一直一直衝鋒,敵人修補好了,他們又去炸燬,直到所有戰士壯烈犧牲!這種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讓我震撼!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三:團結友愛
穿插連是一個團結友愛的大集體,首先作為連長的伍千里,他自從接手穿插連,每一位犧牲的戰士他都用心的記錄他們的名字,生辰,家庭地址,而這個記錄本他一直隨身攜帶著,在他犧牲的最後一刻他還不忘交代伍萬里要把他們的情況彙報給組織;在寒冷的季節,就連土豆都懂得咬不動,他把土豆在胸口處捂熱,省下來給了另一位年紀更小的戰士。團結是整個穿插連的靈魂,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而所有人的行動必須聽指揮,不得擅自行動,更不得不彙報就單打獨鬥,這都是不被允許的。
我想,他們能取得這麼輝煌的戰績是得益於此吧!
四:堅韌不拔
中國軍人身上的堅韌不拔是刻在骨子裡的,是任何人或是事都無法磨滅的。一個命令,立刻出發,哪裡需要去哪裡,一路上,寒冷,飢餓,危機,轟炸等等,不論是哪一個在現代人來說都是難以克服的,但是,穿插連的戰士們,中國軍人們,他們堅持著。還記得,在第一部有著這一幕,一群戰士們在風雪中趴在雪地裡,等待命令,紋絲不動,最後他們竟然全部變成了冰雕塑,這就是後人稱為的“冰雕連”,難道這種在雪地裡的堅韌還不令人動容嗎?
五:傳承後人
一代人的偉業,需要世代人的堅守。中國軍人身上的精神,需要世代傳承。在影片的結尾,那面代表榮譽的旗幟頒發給了穿插連的最後一位戰士,當首長問他:你有什麼願望嗎?他說:希望恢復穿插連的建制。確實,這群為祖國犧牲的軍人值得世人銘記,而他們的精神也需要後人傳承,時刻不忘革命先烈們。
中國軍人的精神,在影片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了。這部充滿愛過主義的紅色電影值得觀看,而豆瓣在影片上映沒多久就給出9.8的評分,不是沒有依據的,觀眾都是用心在觀看,所以真正用心的電影才值得觀眾用心對待。在現在,中國軍人依然是我們堅強的後盾,他們身上依然傳承甚至更多的中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