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應該要遵循‘敬天愛人’的祖訓,要一步一步來。”
這話是一個實幹家對房地產開發商的嚴詞“痛斥”。沒錯,這位實幹家便是曹德旺,而曹德旺痛斥的地產商就是近半年以來身處輿論漩渦之中的許家印。筆者查詢發現,曹德旺的這番話發表於2021年12月初的第十九屆企業家發展年會上。
曹德旺有沒有資格“痛斥”許家印?見仁見智。在我們看來,他有資格。曹德旺經營的福耀玻璃2020年的總營收雖然只有200億,不到恆大同期銷售額的1/25,但過去30餘年,曹德旺一直都兢兢業業堅守自己的主業,不僅沒有盲目擴張,也不玩高槓杆,負債率很低,僅為43.71%。憑藉著穩紮穩打,福耀玻璃不僅走出國門,成為世界玻璃製造民企,更成了響噹噹的中國製造業的名片。
反觀許家印的恆大,正如曹德旺所言,只有39億的本金,卻利用這個“槓桿”獲得了兩萬億的貸款,足足撬動了五百倍的資金。事實上,不管是2007年的恆大還是2021年的恆大,其負債率都沒有低於90%。公開資料顯示,恆大的總負債16151億元,其中借款8133億元,應付貿易賬款及其他應付款項8017億元,一年內的有息無息負債高達11771億元,而這些還只是恆大明面上的債務。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恆大購房優惠款返還、贈送物業費、拖欠的佣金等方面的負債,並沒有計算在公開的負債報表中。
正如很多網友所言,一直以來大家都只看到恆大光鮮亮麗的一面,從96年成立到今天,恆大不僅躋身世界500強,而且許家印一直熱衷於做慈善,前後捐出善款100多億,而且在汽車、糧油、體育、金融等多個領域佈局發力,由此不得不承認恆大是非常成功的。但誰也沒想到,“宇宙級”恆大竟然揹負著近2萬億鉅額債務,早就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困境。
而許家印和他的恆大迎來命運轉折是在2021年7月19日——廣發銀行“打響向恆大討債的第一槍”,從而拉開了恆大債務危機的帷幕。債務危機,一觸即發,隨後不斷擴大蔓延。商票、墊資、金融等相繼出現“討債潮”。由於資金鍊斷裂,隨即而來的是恆大全國各地的上百個專案相繼停工。
恆大債務危機爆發後,許家印也努力過,其曾全力以赴試圖扭轉困局,不僅變賣個人資產,而且尋求合作極力化解危機,前後籌集資金300餘億,體現了一個企業家勇於擔當的不可或缺的氣質。
但奈何恆大的窟窿巨大,別說是300億,就算是3000億也是杯水車薪,因為其面對的是超過萬億的鉅額負債。最終在2021年12月3日,許家印攤牌了,他和很多地產商一樣也選擇了“躺平”——宣佈一筆2.6億美元的債務違約。
隨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有目共睹了,恆大正式宣佈違約後,廣東就派工作組進駐了恆大,明確“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推進恆大集團等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化解處置。”在專家看來,這是一大好訊息,官方進駐等於是在向外界釋放,國家會幫助恆大解決當前的各種問題,當然至關重要的是“保交樓”,維護購房者的合法權益。
事實上,根據恆大公佈的資料,2021年僅12月份恆大就交付了3.9萬套新房,全年交付5.3萬套。在房產專家劉輝看來,許家印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有責任和擔當的,比很多“遇事逃跑到國外,不敢回國”的人強百倍。
事實上,近兩個月以來,在被曹德旺“痛斥”後,許家印也做出了3個行動,他的最新表態更是“振奮人心”:
第一個行動是:恆大撤離深圳,總部搬回廣州
1月11日,媒體報道恆大在深圳灣的總部大樓正在拆除招牌。隨後澎湃新聞透露,恆大集團已在2021年12月份從深圳總部大樓退租,並將總部搬回了廣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恆大撤離深圳迴歸廣州,其實是一種收縮戰略,也是當前特殊經營壓力下的一種調整。許家印這個行動,有三大益處:其一是達到節流的作用,據估算,每年可節省7200萬。對此恆大也給予了回應,“總部搬回廣州是為了節約成本,雖然退租了,但註冊地還在深圳”;其二是有助於後續獲得更多的支援和資源;其二是有助於廣東省政府對於恆大問題的解決。
第二個行動是:成立關鍵部門,許家印擔任主席。
12月6日,許家印宣佈,恆大成立“風險化解委員會”關鍵部門,主要負責在集團未來風險化解事項中發揮重要作用。恆大這個“風險化解委員會”的成員構成並不簡單,7個成員中,2個為恆大系成員,其餘5個成員中有4個是國資,還有1個是律所,來歷均不簡單。風險化解委員會的成員背景多樣,包括本集團現任高管、若干領先企業的高管。
對於新設立的風險化解委員會,恆大方面稱,該委員會盡管不屬於董事會下屬委員會,但其將積極在該集團未來風險化解事項中發揮重要作用。在專業人士看來,許家印該行動,具有積極的作用,體現了債務問題處置方面的重要思路和策略。
第三個行動是:大年初六,許家印在恆大新年第一個會議,就立下了虎年的交樓承諾:保交樓約7000萬平米、約60萬套。
此外,許家印還透露,2022年將主要做兩件事,一是多措並舉,大降成本。既要加快恢復銷售,加強回款,又要開源節流,用好每一分錢。二是絕不賤賣資產。許多出現問題的房企都透過售賣資產來回籠資金,但在許家印看來,“任何時候都不能賤賣公司資產,要注意防範資產處置過程中的漏洞問題。不能依靠賤賣資產去還債務,否則資產賤賣完了也很難還清債務。”
對於許家印的最新表態,各界的看法不一,有專業人士表示這個訊息“振奮人心”,因為看到了許家印和恆大的詳細計劃後,體現了其不退縮的精神,而且“保交樓”的承諾是為了更多人的利益,單這一點就讓很多買了期房的人振奮。
也有人直言表示,許家印這又是在“畫大餅”,開空頭支票了。2022年想實現保交樓60萬套是痴人說夢。許家印承諾一年交樓60萬套,可能嗎?坦白說,對恆大而言,實現這一目標並非易事。但我們寧可信其有,因為這背後可能是60萬家庭賴以生存的家園。
事實上,恆大方面也是有好訊息的。根據許家印透露的訊息,目前恆大集團的預售監管資金有500多億元,基本能啟動春節後的全面復工。此外恆大現在還有800億元的銷售未回款、近900億元的保交樓樓棟中的可售貨值,這1700億是全年保交樓60萬套的重要資金基礎。這也是許家印“交樓60萬套”最大的底牌。
此外,雖然恆大出現了債務問題,但恆大目前80%的長期合作伙伴仍然不離不棄地在合作,這為保交樓提供了保障。
但不管怎麼說,許家印目前的還債之路、交樓之路都是漫漫長途。作為一個業內人,同時也是剛需購房者,我打心底裡希望許家印能早日渡過難關,化險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