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O問界M5這款車到底值不值得買?綜合體驗下來感受如何?在試駕之後聊聊這款車。
問界M5公佈預售價為25萬、28萬、32萬三款配置。但目前到展廳展示以及提供試駕並接受預定的,都是28萬元版本。有訊息稱,25萬的版本有可能廠家不會生產,優先安排中配和頂配版本的生產。
28萬的版本比25萬的丐版多了四驅,效能也從零百7.1秒提升到了零百4.8秒(720牛米、315kW),配置上多出了前排座椅按摩等配置(丐版可加一萬元選裝),相當於配置相同的條件下大約貴了兩萬,但享受到更好的提速和四驅,從價效比的角度似乎也不錯。雖然丐版版本不接受預定多少有點讓人心裡不舒服,但我猜測這應該是短期行為。等產能慢慢爬坡25萬版本也會開始接受預定,畢竟不是人人都需要4秒多的加速。
目前問界M5享受到的政策是,前一萬名使用者可以免費升級成華為SOUND 19揚聲器音響,也就是在原有15揚聲器基礎上增加四個頭枕音響變成19揚聲器,輪圈升級為20寸,輪胎升級為倍耐力的P zero。外加為全景天幕贈送遮陽板、以及四個頭枕等等。官方稱總價值1.2萬元。
下面就說說這臺車在動態體驗過程中給我的整體感受。
駕駛層面,問界M5給我最突出的印象不是動力有多強,加速有多麼凌厲,而是——舒適!
電動車由於瞬間扭矩放大和無需變速箱進行動力傳遞的特點,加速一般都不會慢。但很多電動車都有兩個普遍的問題,一是加速時動力很急很陡,容易導致駕駛者前後重心的急劇變化導致頭暈。二就是在鬆開油門的瞬間,由於進入能量回收模式會帶來很強的拖曳感,這種切換很突兀的單踏板模式對開慣了油車的人來說非常不適應。
但問界M5這一點做的比較好。急加速和鬆開油門時,動力的釋放和回收都非常的線性,留有餘地,非常接近燃油車動力釋放的感覺。即使在運動模式下,踩下踏板的瞬間不是那種猛的從背後踹你一腳,也不會有特別“壓迫”的加速感,,而是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來,動力感受雖然迅猛,但並不突兀不會很上頭。而調整到經濟模式下,也就是一般動能回收最強的狀態下,鬆開油門車身也不會立即很明顯的進入減速狀態,而是會向前正常滑一小段,然後你會感覺到車身上的力開始慢慢洩掉,車身隨即開始減速。
總之這臺車動力響應很快的同時,在勻速行駛、踩油加速、鬆開油門三種狀態間的切換,非常的平滑自然,讓人不會有任何的不適感。對電動車來說這是一種比較高階的行駛質感。
舒適的第二個層面就是安靜。除了風噪和胎噪,電動車最大的噪音來源就是電機聲。對聽慣了發動機轟鳴聲的人,電機聲這種奇怪的“嗚嗚”聲聽起來非常刺耳。而這臺問界M5電機聲控制的相當出色,無論你急加速還是減速,都會始終保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恆定水平。所以開起來不管何種速度做何種激烈動作這臺車都顯得很安靜,所以開上這臺M5容易讓人喪失對速度的感受力。此外我在試駕中發現,純電續航不夠了,將車輛從“純電模式”轉換到“燃油為主”駕駛模式後,發動機開始給電池供電,但車內聽不到任何發動機的聲音,燃油模式和純電模式下的噪音一般無二。
這裡要吐槽一點就是,問界M5的模擬聲浪實在比較難聽,非常漂浮,電子味兒十足,跟真實的發動機轟鳴聲相差甚遠。所以我開了幾分鐘後就關掉了。
舒適的第三個層面是底盤。前雙叉臂後多連桿的全鋁底盤,加上4770mm車身不算很大,但重量卻超過了2.3噸,外加車身重心較低(車身高度僅1625mm,離地間隙僅150mm),所以開上這臺車你會覺得底盤非常的緊緻、紮實、壓秤。在碾壓過地面的隔離帶時,車身會優雅的微微一晃略表敬意。而在壓過大的坑窪時,車身才會略略有些彈跳,但傳進車內的衝擊和噪音則給人“隔靴搔癢”之感,很不過癮。
轉向力度可以在輕柔、舒適、運動三種模式之間切換,運動模式下阻尼感會變得非常沉,但隨速度和隨角度的增益做的非常線性細膩,轉動起來給駕駛者的“角度感”回饋非常清晰。再說一句,這臺車車身重心較為低趴,所以開起來有點跨界車的感覺,在車流中左穿右突非常的自如流暢,絲毫沒有中型SUV的笨重感。
再說幾個我覺得不足的地方。
首先,鴻蒙座艙這塊15.6寸的大屏確實流暢,而且和手機的融合感做的非常好,語音的反應也很快。但語音控制被設計成“聲源定位”模式,這樣設計的好處是前後左右的人都可以語音發號施令,但不好的地方是,當主駕駛呼喚“小藝小藝”喚醒車機,人機之間開始流暢對話。如果此時副駕駛想插話,他就必須重新呼喚“小藝小藝”,進入副駕駛聲源模式才能開始對話——相當於有個“話語權”的轉換過程。這就有點多此一舉略顯麻煩。就好比一群人聊天,發言之前還要先舉手一樣。假如電腦預設的話事人是主駕駛,副駕駛此時喋喋不休的發號施令,車機系統就會回覆以沉默,不熟悉這個操作此時會比較尷尬。
其次,後排空間、後備廂都不夠大,前後排座椅也略短。這是受車身尺寸限制沒辦法,但也跟底盤結構比較佔空間有關。此外你還會發現M5的車頭比較長,也壓縮了部分座艙空間。
第三,這臺四驅版提供了倒車時倒後鏡自動下翻,但下翻之後只能看到左下方一小塊區域而看不到車尾,只能透過中間大螢幕來觀察車尾情況,初次上手很不習慣。
當然這臺車靜態部分有幾個小細節也可圈可點。譬如它的空調風向調節,可以在螢幕上透過手指左右滑動來調節,非常有趣。譬如它的啟動方式是重力感應式,人坐上來車就通上電進入啟動狀態,踩剎車、換D擋就正常走,到地方了換P擋下車就走人,挺方便。此外它可以直接透過車上的“暢連”功能,用車上的大螢幕跟另外的手機直接進行視訊通話,人坐後面一邊坐車一邊開視訊會議就非常方便。最後尤其值得一誇的是它的360全影,影像可以說高畫質到“纖毫畢現”,對看多了渣畫質的我來說簡直逼真到讓人落淚。
總結來說這臺車給我的最大感受鮮明的體現在了極致的舒適性上。它的底盤和動力特點決定了它能適應比較激烈的駕駛,但日常駕駛能做到足夠的品質感和高階感,能讓你將開車變成一種享受,對這臺問界M5來說,顯然這才是更有意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