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年-中國明朝民族英雄于謙被害
于謙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漢族,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1421年)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諡肅愍。萬曆中,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1988年-教育家葉聖陶逝世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字秉臣,筆名有葉陶、 聖陶、桂山等。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運動首個文學研究會的創立人之一,終身致力於出版及語文的教學。他的座右銘“文學為人生”很有名。葉聖陶曾當過10年的小學語文教師。解放後,曾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1997年-實驗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去世
吳健雄(1912年5月31日-1997年2月16日),女,江蘇蘇州太倉人,核物理學家,素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在β衰變研究領域具有世界性的貢獻,1934年獲得學士學位後,受聘到浙江大學任物理系助教,後進入中央研究院從事研究工作,1936年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1940年獲博士學位, 1944年參加了“曼哈頓計劃”,1952年任哥倫比亞大學副教授,1958年升為教授,同年,普林斯頓大學授予她名譽科學博士稱號,並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1975年曾任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任女性會長,同年獲得美國總統福特在白宮授予她美國最高科學榮譽—國家科學勳章。
1951年-約旦簽字加入《阿拉伯聯盟條約》
1951年2月16日約旦簽字加入《阿拉伯聯盟條約》。
2011年-利比亞騷亂事件發生
2011年2月16日,數百名利比亞民眾在該國第二大城市班加西舉行抗議活動,與當地警方和政府支持者發生衝突。與此同時,南非多個地區的抗議活動已經進入第3天。截至2011年02月24日,利比亞騷亂已造成300人遇難。由於騷亂的影響,中方駐利比亞的企業基本都停止了施工。我國政府擬隨時準備進入利比亞,分批組織我包括港澳臺同胞在內的駐利比亞人員安全有序撤離。
1931年-日本高倉健出生
高倉健(1931年2月16日-2014年11月10日),原名小田剛一,福岡縣中間市人,畢業於福岡縣立東築高校、明治大學商學部商學科,日本著名男演員。高倉健主演的電影《追捕》於1978年在中國大陸上映,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高倉本人也成為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偶像。從影50多年間,高倉健出演過200多部影片和多部電視劇。2005年他主演張藝謀執導的電影《千里走單騎》。他是北條時章的後人,前妻為已故日本女藝人江利智惠美。
1926年-英國電影導演史萊辛格出生
約翰·理查德·施萊辛格(John Richard Schlesinger,1926年2月16日-2003年7月25日),英國電影和舞臺劇的導演和演員。1960年導演的短片《旅程終點》獲61年戛納電影節最佳短片獎。1962年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一夕風流恨事多》,獲得柏林影展銀熊獎。1967年導演的《瘋狂佳人》獲同年美國國際論壇雜誌的最佳影片獎。1968年的《午夜牛郎》得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金像獎,1971年導演的《血腥的禮拜天》(Sunday Bloody Sunday )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並獲得柏林影展天主教電影獎。2003年7月25日在棕櫚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