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是瞭解古代文化的重要視窗,透過研究古墓中留存的陪葬品,可以讓考古人員對特定歷史時期的風土人情有更清晰的認知。
而說起陪葬品,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金銀珠寶或者價格昂貴的古董。但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種十分殘忍的陪葬品,那就是人。
今天要講的這個古墓,其中就存在活人殉葬與冥婚的情況,更離奇的是冥婚雙方,都是幾歲的孩子。
王羲之故居
2003年4月,臨沂市政府考慮到未來的旅遊業發展,決定對王羲之故居紀念館進行擴建與維護。
不過在擴建工程中,工人無意間發現王羲之故居的地下,存在一個很大的地下空洞。施工方考慮到可能存在古墓,於是叫停了工程並將情況報告給臨沂市文物管理局。
考古專家抵達現場後,根據洞口周圍的土壤情況,判斷地下確實存在一個古墓。考慮到王羲之故居的修建時間,專家們認為這個古墓,很可能是東晉時期王羲之家族,或者東晉皇室的墓地。
隨後,專家們進入到洞穴中,開始清理洞中的塵土,希望能找到一些線索。讓人驚訝的是,隨著塵土被清掃一空,地面露出了紅色的磚石。看到這一幕,在場所有人心中都浮現出同一本書的名字,那就是《太平御覽》。
在《太平御覽》禮儀部章節中,明確提到紅磚,或用鐵礦紅粉裝飾地面,是皇帝專屬的禮節。這意味著墓室中安葬著一個皇帝,而不是王羲之家族的人。王家只是貴族,按禮節也只能使用青磚以及對應的裝飾。
考古專家帶著巨大的興奮之情,穿過甬道來到墓室大門正前方。墓室大門是由兩塊打磨過的石板製成,而門框則是用青磚修建的,這再一次證明了墓室主人的財力。
隨後,在專家的指揮下,考古隊員們合力將石門推開。不過在專家剛剛走入墓室的時候,就發現了不同尋常之處。
這個墓室的地面,被刻意做成了四周低中間高的模樣,整體上呈現出龜背狀。這種情況即使在皇室寢陵中,也是十分罕見的,甚至可以說有些多此一舉。
按照古代修建墓室的習慣,如果位置靠近大川大河,那麼富裕一些的人家,就會用青磚將墓室整個包裹起來,以此作為防水手段。眼前的這件墓室也同樣如此,不但牆壁與地板都是青磚石,甚至頂部也用青磚搭成了拱頂來提升抗壓能力。
但是將墓室的地板修建為龜背狀,對於滲水等情況是毫無幫助的,最多是延緩棺木被水汽影響的時間罷了。
這是因為滲水的方向,取決於河流或地下水的位置,而王羲之故居的邊上就是沂水。與其多此一舉抬高地面,不如將牆壁與墓頂加固來的有效。
不過,考古隊員很快提出了一個想法。之所以要抬高地面,是否是墓主人為了彰顯地位,而提議做成這樣的。
考慮到魏晉時期,尤其是東西兩晉中期的奢靡之風,當時的皇帝會這麼做也無可厚非。
就在考古隊隊員討論時,一個新的發現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移走了。墓室東側有被遮掩的門,看起來似乎是別室。
而在這個別室中,專家們除發現了兩具棺木外,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與漆器銅器,其數量之多、規格之高讓專家驚歎不已。
並且在這些陪葬品上,考古隊還發現了“大康七年”,“大康十年”等紀年符號。在古代,大與太是通用字,而太康是西晉皇帝司馬炎的年號。也就是說,安葬在這個墓室裡的人,是西晉皇族。
詭異的冥婚
經過一個周的清理工作,古墓中的陪葬品已經全部清點並運走。接下來,就是要開啟墓室中的三個棺材,弄清死者的真實身份了。
考古隊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西側墓室裡的棺槨。因為這個棺槨是單獨放置的,死者身份肯定要高於東側墓室。但是這個棺槨本身就很奇怪,看長度也就一米左右,似乎裡面是個孩子。
帶著疑問,專家打開了棺木。棺槨中確實是個孩子體型的骨架,透過檢查頭骨的發育情況以及牙齒,隊伍中的法醫認為,這具屍骨死前應該只有5歲左右。但因為骨骼損壞嚴重,法醫無法透過骨骼判斷屍體的性別。
不過棺槨中的陪葬品,似乎揭示了問題的答案。棺槨中放置著40多顆金珠子,屍體的手骨上還有兩幅手鐲,十多個金戒指。頭部的位置還有四枚金簪以及兩個掛飾。
這些陪葬品說明,死者很可能是一個女童。但是讓專家疑惑的是,根據史籍記錄,西晉的21個公主都是成年以後才去世的。而且也沒有那個公主,能受寵到享受超規格的程度。
專家們帶著巨大的疑問,前往東側墓室,東側墓室中的兩個棺槨尺寸更加窄小。而棺中盛放的屍骨,經過法醫鑑定後,得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十分吃驚的結論。
東側墓室中的兩具屍骨,一個年齡約為兩歲,另一個則是不滿週歲的嬰兒,而且都無法判斷性別。看著墓室中的三個棺材,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本以為開啟棺木就能弄清死者的身份。結果三個未成年孩子的屍骨,只帶給了他們更多的問題。
按照儒家經典《儀禮》的說法,不滿八歲的孩子去世,被稱為無服之殤。按照儒家禮節,這種情況一旦發生,屍體就只能安置在瓦棺中,埋在墓園或家中園林即可。
而挖掘墓室並安葬,是針對成人的禮節。將三個孩子葬入同一個墓室中,這在古代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合葬只會發生在夫妻,父母子女之間。
無奈之下,考古隊只能開啟頭腦風暴,思考目前已知的歷史資訊。嘗試找出西晉王朝歷史上,與現場情況相符的記載。
最終有一名隊員提出,西側墓室中的女童,會不會是殉葬或者冥婚的物件?女童屍骨上的金銀珠寶,並非是陪葬品而是嫁妝。東側的兩個幼兒,才是這個墓室的真正主人?
真相大白
隊員的提議,給了考古專家靈感。他立刻想到,東側墓室中的兩人,會不會是第17、第18任琅琊王,司馬安國、司馬煥的屍體?
按照歷史記載,第16任琅琊王司馬裒,剛剛被封王就去世了。無奈之下東晉皇帝司馬睿,只能將這個爵位,轉封給一歲的孫子司馬安國。
結果司馬安國受封后當年就因病去世,極度悲傷的司馬睿為了沖喜,只能將琅琊王爵位賜予自己兩歲的小兒子司馬煥。結果賜爵儀式剛結束沒多久,司馬煥也去世了。
縱觀魏晉南北朝歷史,也只有東晉這段歷史,能夠與墓室情況相匹配。東側墓室那個不滿週年的嬰兒是司馬安國,大一點的是司馬煥。
而西側墓室的那名女童,很可能是與司馬煥配冥婚的琅琊王氏女童。
按照《晉書》的記載,東晉皇帝司馬睿因為接連喪子,就將所有的父愛,都傾注給了小兒子司馬煥。但隨著司馬煥因病去世後,司馬睿決定為兒子修建一個豪華的陵墓,以悼念他的去世。
這個決定遭到東晉群臣的反對,因為如果真的按照司馬睿的要求建造陵墓,那麼其中的開銷很可能會花掉琅琊國一年的賦稅。
這種開支對於剛剛遷都建國的東晉來說,實在是過於巨大了。但讓臣子們感到驚訝的是,懦弱的司馬睿這次卻十分強硬,頂著臣子們的反對也要修建陵墓。
並且在陵墓修建完成後,司馬睿又將司馬安國的屍體從墓園中取出,和司馬煥一同葬入新建成的陵墓中。
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感到孤獨,司馬睿還專門前往琅琊國與王氏家族協商,為死去的司馬煥配一個冥婚。
雖然墓穴中三具屍骨的身份已經確認,但還有兩個問題讓專家迷惑不已。首先就是為何墓室中會出現西晉的禮器,而且還是標註著司馬炎年號的禮器。
根據禮器上出現的“太康十年”等文字,這些器物應該是公元289年前後生產的,與司馬煥去世的時間相差了接近三十年。
再加上東晉王朝,是建立在司馬睿向南遷都的基礎上的。於情於理,墓室內放置的器物都應該標註著司馬睿的年號才對。
其次,是琅琊王氏為何會允許本族子女去配冥婚。雖然考慮到門當戶對,東晉王朝中也只有王氏有資格,與太子婚配。但為了一個剛剛建立的王朝,就讓在琅琊國深耕多年的王氏,付出一名子女的代價去討好,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這兩個問題,在考古過程中一直繚繞在專家的心中。可惜的是,墓中並沒有墓誌銘或任何紙製、絹制檔案保留下來。
考古專家只能將這些疑惑放在心中,等待未來發掘出更多的資料予以解答了。
參考資料:
晉書:《司馬煥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