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月召開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批准了中央政治局上年9月關於成立中央局的決議。決定成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六個中央地方局,分別代表中央加強對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領導。
我黨地方中央局的設立,起源於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是黨中央在中央機關以外的地方設立的一級組織機構。
當時曾有中共蘇區中央局、長江局等。抗日戰爭時期有北方局、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晉冀魯豫中央局、中原局、中共中央南方局等。解放戰爭時期設立過中央東北局、中央華東局等。
(毛主席與六大中央局的書記合影)
這次設立六大中央局後,毛主席、黨中央給每個局都選派了資歷深、能力強的幹部擔任第一書記。
當時,中央中南局機關駐地在武漢,負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海南等地。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是陶鑄;
中央東北局機關駐地在重工業城市瀋陽,負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第一書記是宋任窮;
中央西南局機關駐地在重慶,下轄重慶市以及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自治區。西南局第一書記是李井泉;
中央西北局機關駐地在古都西安,下轄陝西、甘肅、寧夏、青海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書記是劉瀾濤;
中央華北局機關駐地在首都北京,下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山西、河北以及內蒙等地。第一書記是李雪峰;
中央華東局機關駐地在上海,下轄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 江西省、山東省,第一書記是柯慶施。
從履歷上看,戰爭年代,這六人都曾擔任過部隊的高階將領,建國後轉地方工作。只有宋任窮在1955年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
六大中央地方局設定,存在了六年左右時間,至“文革”動盪歲月陸續取消。
那麼,六位曾擔任中央地方局第一書記的領導,後期又都擔任了哪些領導職務呢?不妨看看盤點:
東北局第一書記宋任窮
他於1926年入團、入黨,參加了秋收起義。長征期間,曾任中央縱隊幹部團政委,紅軍學校政委。長征到達陝北後,曾任28軍政委、軍長。抗戰時期曾任冀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平原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中共安徽省委書記、省政府主席、安徽軍區政委,南京市委副書記、南京市軍管會副主任。
新中國成立後,宋任窮任二野第4兵團政委、中共雲南省委第一書記,雲南省軍區政委、西南軍區副政委。1952年7月,任西南局第一副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4年調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幹部部第一副部長。1956年11月,他開始擔任第三機械工業部(後改二機部)部長,成為新中國原子能事業大規模建設時期的領導者之一。在奉命出任東北局第一書記時,他還兼任瀋陽軍區第一政委。
粉碎“四人幫”後重新恢復工作,宋任窮歷任第七機械工業部部長,中央組織部部長。十一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85年主動退出一線崗位後,曾任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2005年在北京逝世。
中南局第一書記陶鑄
陶鑄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五期,同年入黨。1929年開始擔任福建省委書記,抗戰爆發後,曾任新四軍鄂豫挺進隊政委。1940年到延安,先後任中央軍委秘書長,總政治部秘書長兼宣傳部長,出席了黨的七大。解放戰爭的平津戰役中,他奉命化裝進入北平,同國民黨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將軍談判。以後又擔負了改編起義部隊以及組織和領導四野南下工作團的工作。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廣西省委代理書記、華南分局代理書記和廣東省人民政府代理主席。1955年出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委(期間曾兼任廣東省省長)。
1965年1月,陶鑄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66年5月後,相繼擔任中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協助周恩來總理處理黨和國家日常工作。1969年11月含冤去世。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舉行隆重追悼大會,為陶鑄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西南局第一書記李井泉
他也是1926年參加革命,參加了南昌起義。抗戰期間曾任八路軍一二零師358旅副旅長、政委等職。1945年任晉綏野戰軍政委。建國後歷任川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軍管會主任、西南軍區副政委兼四川省委書記、中央西南局第三副書記、西南軍區副政委兼四川省委第一書記、四川省政府主席、成都軍區第一政委。在六十年代出任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時,還兼任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主任,在四川工作長達十六年多。
李井泉是中共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第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9年在北京病逝。
西北局第一書記劉瀾濤
他是陝西米脂人,1928年入黨。曾任中共陝北特委秘書長兼宣傳部部長,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書記。抗戰爆發後,任陝甘寧邊區黨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中共綏德特委書記兼統戰部部長、綏德警備司令部秘書長;中共晉察冀邊區北嶽區委書記,中央晉察冀分局副書記兼晉察冀軍區副政委。參與領導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建設和反掃蕩鬥爭。1945年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副書記、晉察冀軍區副政委兼中共張家口市委書記。
解放戰爭期間,擔任中央華北局常委兼華北局組織部長、黨校校長,華北局副書記、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副政委。
新中國成立後,劉瀾濤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部長、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主任兼華北軍區副政委、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1965年1月當選為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79年7月被增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此後,曾任中顧委常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97年在北京逝世。
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
他是山西人,1925年投身革命運動,1933年入黨。先後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中共北平市委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中共平漢線省委宣傳部部長。抗戰時期,曾任晉冀豫省委書記、中共太行分局組織部部長,太行區黨委書記兼太行軍區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曾任中共中央中原局常委、組織部部長、副書記,受命組建了第一屆中共河南省委,兼任省委第一書記、省軍區政委。
建國前夕的1949年6月起,他歷任中央華中局常委,中央中南局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南土改工作委員會主任,中央中南局黨校校長。參與領導了中南地區的剿匪反霸鬥爭、減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城市民主改革和恢復城市經濟三大運動以及荊江分洪工程和武漢鋼鐵廠初建等重要工作。
1954年11月調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兼中央中南地區工作部部長,中央書記處第三辦公室主任,中央工業交通工作部部長,中央工業工作部部長。在黨的八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965年1月,李雪峰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文革”前期曾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河北省革委會主任、河北省軍區第一政委。1983年恢復工作後,曾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03年在北京逝世。
華東局第一書記柯慶施
他1920年入團,1922年20歲時入黨。1923年被上級派到安慶,建立安慶、蕪湖青年團的組織,此後到上海,在中央秘書處工作。1927年8月之後,歷任中共安徽省委書記、中共上海閘北區委書記、紅八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秘書長、中共河北省委軍委書記、組織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局組織部長。
1937年,柯慶施到延安,歷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等職。新中國成立期間,先後擔任南京市副市長、市長,中共南京市委書記。1952年任中共江蘇省委第一書記,兩年後出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在黨的八屆二中會議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8年11月任上海市市長)。
1965年1月,在第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1965年因病在成都去世。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選“訂閱”或“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宣告:文中參考資料和配圖均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