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也是著名的紅軍故鄉,是紅七軍的發源地。1929年的那個冬天,百色一陣槍響,紅七軍誕生了。它的軍長後來成為共和國十大將之一,就是張雲逸,軍政委更厲害,後來成了軍委主席,他就是鄧小平。
紅七軍走出了大一批將領,包括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他們從廣西百色出發,為革命走向全國,立下了赫赫戰功,今天介紹其中的六位,每一位創造了自己的人生傳奇。
(張雲逸和韋國清)
先說第一位,就是軍長張雲逸,開國大將。張雲逸是十大將中資歷最老的一位,也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在新四軍中,他是副軍長,僅次於陳毅,地位高於粟裕。
建國後,張雲逸回到廣西任職,一人身兼四大要職,成為廣西省絕對的一把手。他是首任廣西省委書記,首任省長。1952年之後,年過六旬的張雲逸因為身體不好,主動辭去了擔任的要職。
到1955年大授銜,他又推辭大將軍銜,毛主席說,功勳卓著,受之無愧。張雲逸為革命拉出了一個軍,必須是大將。
第二位,韋國清,土生土長的廣西人,壯族,紅七軍走出的兩大開國上將之一。解放戰爭時期,韋國清也和張雲逸一樣,戰鬥在華東戰場,當過縱隊司令員,第十兵團政委。
建國後,韋國清也回到廣西任職,也擔任過省委書記,還擔任過廣東省委書記。1977年,韋國清擔任了總政治部主任,他是紅七軍走出的唯一一位總政治部主任。
第三位,李天佑,土生土長的廣西人,漢族,他是紅七軍走出的另一位開國上將。韋國清上將是做政治工作的,後來當了總政治部主任。李天佑是軍事將領,後來擔任了大軍區代司令員,副總參謀長。
(張雲逸和李天佑)
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就。相對來說,李天佑的名氣更大一些,他是林彪麾下的虎將,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天下最強軍,第38軍的首任軍長。
李天佑戎馬一生,受過很多傷,他的身體很不好,晚年主持總參謀部的工作嘔心瀝血,腎病加重,1970年,一代名將李天佑病倒在工作崗位上,時年只有56歲。
第四位,莫文驊,和李天佑一樣,戰鬥在東北戰場。莫文驊是中將,他的名氣和軍銜都不如李天佑,可是他的職務卻在李天佑之上。解放戰爭後期,李天佑是第13兵團副司令員,莫文驊當過第14兵團和第13兵團的政委。
兵團政委是正職,兵團副司令員是副職,莫文驊的地位當然在李天佑之上。可惜,當過兩個兵團政委的莫文驊僅授了中將,和上將軍銜失之交臂。建國後,擔任過裝甲兵政委等職。
第五位,冼恆漢,紅七軍走出的一位壯族開國中將,著名的政工將領。冼恆漢長期戰鬥在西北戰場,是彭德懷第一野戰軍的將領,當過天下第一軍政治部主任。
(張雲逸和莫文驊)
1955年開始,冼恆漢擔任蘭州軍區政委,前後任職長達20年。這可是一個大軍區正職,也是蘭州軍區的一個任職歷史記錄。在此期間,蘭州軍區司令員換了3位,他們分別是首任司令員張達志中將,中原突圍的名將皮定均中將,和旋風司令韓先楚上將。
皮定均和韓先楚都是頂尖級戰將,冼恆漢不但是他們的搭檔,應該說還是他們的領導,因為冼恆漢是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第六位,韋傑,壯族的又一位開國中將。解放戰爭時期,韋傑是劉鄧大軍將領,在王近山領導的第六縱隊當副司令員。韋傑的名氣大,是到了朝鮮戰場,他是志願軍第60軍的軍長。
第60軍的180師是朝鮮戰場損失最慘重的一個師,一代名將韋傑為此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從1957年開始,韋傑在成都軍區擔任了長達25年的大軍區副司令員,從來沒有轉正。
在此期間,成都軍區司令員前後換了7位,其中最後一位尤太忠曾經還是韋傑的下屬。下屬都成了他的頂頭上司。
百色起義走出的這六位名將,為國征戰四方,遍佈四大野戰軍,其中冼恆漢在一野,韋傑也算是二野的將領,劉鄧大軍的一員,張雲逸和韋國清在三野,李天佑和莫文驊在四野。每一位都書寫了自己的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