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正確的選擇,只是因為你選擇了選擇。我覺得這是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因為我們的人生站在無數個十字路口,而每一次的選擇都會決定了我們未來的人生方向,從而組成我們的一生。所以,我們最後成為了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其實是和我們當初的每一次選擇而息息相關的。
我最近在讀一本關於選擇的書,它的名字是《決策,好與壞》。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些觀點,尤其是在做選擇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去思考,從而去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它提出了決策是沒有對與錯的概念的,只有好與壞。也就是說,哪怕你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也是沒有關係的,因為那段錯誤的或者說是不愉快的不好的經歷也會成為人生路上的一筆財富。其實這就有點像我們古語所說的“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這本書的作者是克里斯·布萊克,他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人,因為他的職業生涯很豐富。他做過會計,做過講師,擔任過某國際公司的執行總裁,還是一個撲克牌玩家……除此之外,他還有一些其他的身份,就好比他寫了這本書之後,也稱得上是一位作家。
由於他豐富的人生簡歷,造就了屬於他自己的多彩人生。而作者透過文字的方式,將“如何做決策”這一命題,好好地給我們分析了一下。其中有一些讓我覺得受益匪淺的地方,我便記錄下來,想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1、 如何處理無法消除的風險和隨機性?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順其自然。作者在文章中提到,我們其實經常要面對運氣不佳、變幻莫測的環境,那我們是否能夠提前做到百分之百的把握,去應對各種難題?答案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的人生不僅僅是由於我們一個人組成,人類是群居動物,除了你自己之外,還有你的個雷,讓你不知所措。不過這也是生活最精彩的地方,因為未知而充滿了力量。
所以當我們在做一個選擇的時候,不需要比來比去,太過糾結。有時候只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就好,因為不管做了哪一個選擇,你都沒有辦法完全去規避掉意外的風險。倒不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2、 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做決策時,如何選擇你要追隨的贏家?
作者的答案是:曾經的贏家並不意味著可靠的未來。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每年都有高中的畢業生要考大學,選專業。這個時候對於他們而言,選擇無疑是最重要的。18歲,你可以把他們看成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獨立的成年人,你也可以把他們定義成是一個剛長大的孩子。他們其實是處在成年和未成年之間的狀態,而他們的選擇,有一部分人是自主選擇的,還有一部分人會詢問身邊的親人,讓他們給自己提供一些意見。
此時,那些提出意見的成年人,或者說是相對而言成功的人,他們的意見一定是對的嗎?這時候,大家就應該做出相應的思考。首先,他的人生和你的人生本來就是不一樣的,他的愛好並不等於你的愛好,職業也同樣如此。其次,社會在急速進步,很多東西在快速淘汰,哪怕之前它們非常火爆,也有可能一瞬間落敗不堪。
所以,在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動動腦子,不要因為對方曾經很優秀,就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關於選擇,說白了除了生與死的較量是一錘定音,其餘的選擇其實都是有變化的。
不要把每一次大的選擇看得太重要,也不要把每一次小的選擇看得太不重要。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屬於你自己的人生軌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