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新生已經陸續進入學校,家長們不捨的同時,也要開始思考生活費該給帶多少。對大部分大學生來說,生活費是每個月的唯一“收入“,生活費的多少代表了這個月的生活質量。
不過也有家長擔心孩子有錢就亂花,畢竟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上大學,見識到新鮮的世界難免控制不住自己。因此,給孩子多少生活費就成了家長擔憂的問題。給多怕孩子亂花,少了又擔心不夠,一時間進退兩難。

該給大學生帶多少生活費?參考“檔次表”後,家長再做決定
很多同學上了大學之後,才認識
到:吃飯要花錢,買衣服要花錢,考試需要花錢,參加比賽也要花錢。不少同學過著寅吃卯糧的日子。那麼問題來了,新學期大一新生一個月生活費到底多少才合適呢?
根據情況統計,在1127人的調查中,有99個人認為一千一下就夠了,52個人認為生活費必須得在3000以上才能保證生活質量。選擇2000—3000的有165個人,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認為,生活費在1000-2000內還是最為合適。

很多家長看了這個圖片後紛紛表示,給孩子的生活費太多或者太少。但其實這個數字並不是固定的,不同地區的經濟狀況也會有不同的花銷。
根據這張圖表來看,北上廣深作為官方認證的經濟發達城市,會有更多的花銷。且越往南方,花銷也會越大。

除去甘肅和江西部分縣級地區花銷不過千外,像是黑龍江,西藏等這些地方,花銷都在1000—2000元內。當然像是四川內蒙這些城市,普遍也會有生活費超過2000的情況。
現在科技文化等的進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相應的增加了日常的花銷。家長可以根據地區以及孩子的花銷習慣來決定生活費的多少。

給生活費的幾種方式,最好的還要數最後一種
對於每個月固定的生活費,也有部分家長苦惱於以何種方式給錢。一些家長覺得一下給太多,萬一孩子沒經得住誘惑提早透支,還沒到月底就沒錢了。
且生活費太多,也容易引起學生之間的攀比心理,更嚴重者影響學業。

為了能合理控住大學生日常開銷,部分家長選擇按周打錢。如果一個月的生活費為一千五,那麼每週給孩子四五百,這樣家長們也容易掌握孩子們的花錢動向。
也有些家長選擇按學期給孩子生活費。這種做法給予了孩子極大的信任,不過若是孩子心智不夠堅定,很容易養成大手大腳的陋習。懷璧其罪,大學生身上的錢若是太多,很容易露富成為騙子們的目標。

歸根結底最好的方法還是按月給生活費。這樣既給了孩子一定的信任,又能夠保證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念。若是孩子生活費不夠,家長也可以適當的追加,保證最起碼的生活質量。
上大學沒了監管,很多大學生可能對自己有所放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側面監督,養成好的花錢習慣。

家庭條件困難時,學生該如何保證生活質量
目前我國脫貧攻堅工程進行良好,但仍然有一部分家庭負擔不起孩子上大學的費用。但若是不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那這個家庭改變命運的機會更渺小。為了不造成這種悲劇,家長們東拼西湊也要讓孩子讀書,改變下一代的命運。
不過現在國家相關政策很人性化,這些政策足夠支援孩子自供自讀。大部分地區對於準大一新生都有一定的補助,最出名的莫過於“燕寶基金”。貧困家庭可以多關注這方面的訊息,若是符合條件也能及時申請補助。

其次,對於大學生國家也設定了無息貸款。官方認證不用害怕上當受騙,這種貸款是專門為大學生設定,上學期間的學雜費均由國家承擔。等畢業工作再去銀行歸還。
解決了上學的難題,接下來就是生活費的問題。貧困生在校也可以申請貧困補助,也可以透過優異的成績評定獎學金。

同時各個高校舉辦的大多數活動都設定了一定的獎金,這也是很好的收入。兼職方面可以幹,但千萬不可因此耽誤學習。最重要的還是良好的花銷習慣,不要產生攀比心理,對於生活中各種誘惑也要理性對待。
大學生身為國家的棟樑之才,肩上的任務更重。因此更要保證生活質量,不能在這方面扯後腿。家長給生活費也要有數,控制在合理範圍,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理財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