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豈是鬧著玩的?!
自疫情以來,BC省的醫療資源一度亮起紅燈。
病床佔滿,醫護人員連軸轉地加班,卻仍因大規模院感導致人手不足。救護車和緊急救援系統人員不足,撥打電話幾個小時都等不到救護車的情況屢屢登上新聞頭條。
情況愈演愈烈,現在更是誇張到家庭醫生的waiting list要排2年以上,而walk-in免預約門診也要提前一週預約,不再接受臨時門診。
除了醫療資源不足以外,醫療事故和不良就醫體驗也是BC省醫療行業需要大家關注的重點。
一名生命剩下不到2個月的BC省癌症患者走近鏡頭,向大家講述他不幸的經歷。
“除了我的生命,我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失去了,”38歲的BC省居民盧克·哈里斯(Luke Harris)笑著說道。
2020年2月25日,盧克被查出肝癌4期和結腸癌,隨後的兩年一直在化療和癌症做鬥爭。Luke每兩週進行一次化療,不斷透過MRI和PET掃描進行檢查。當然,這些都是比較保守的治療。
2021年11月,醫生告知他病情惡化需要進行手術,隨後切除了他的結腸和65%的肝臟。盧克還透過手術安裝了永久性結腸造瘻袋。
手術結束後,醫生欣喜地告知他,癌細胞已全部切除,他戰勝了癌症!
可僅僅一週後,癌症復發了。由於癌細胞並沒有擴散,仍然在肝臟中,盧克認為這一定是切除時的失誤,是一起醫療事故。
他聯想到自己在化療期間的經歷。由於他的脖子上有血塊,有一次醫生錯誤地注射了血液稀釋劑,導致他血流不止,經過搶救才從鬼門關回來。
他表示,“我差點死了好幾次!”並且,BC省一直只給他提供單一的治療方式——化療。盧克認為自己還年輕,BC省本可以提供更多的方式來治癒他。
手術失敗、癌症復發以後,盧克被醫生告知:化療現在已經不起作用了,他肝臟上的癌細胞增長了25%。他最多還能活2個月。
醫院說讓他回家養病,拒絕繼續為他治療。
不甘心的盧克又諮詢了兩位醫生是否還有其他的治療手段,答案都是No。
誰能接受在家等死的噩耗呢?
盧克的家人在gofundme眾籌網站上發起了籌款求助,希望能夠湊滿$3萬加幣讓他去其他國家做肝臟移植手術。這是BC省醫療系統拒絕嘗試的方案。
他的眾籌網址是:
https://www.gofundme.com/f/f3h8g3-help-luke-fight
即使盧克經歷了多起醫療事故,命途多舛,甚至現在被無情告知只能在家等死,他仍保持著非常堅強樂觀的心態。
他說,“我的頭髮還沒掉光呢,並且我也不像其他癌症患者骨瘦如柴。我仍然還是白白胖胖的。我相信自己還能活下去……”
實際上,像盧克這樣不幸遭遇醫療事故的病人在BC省不計其數。而且,病患們如果想為自己維權,難度非常高。因為他們很難找到實際證據。
即使有證據,醫生背後有醫院,醫院背後又有律師團隊和醫療責任保險公司,醫療行業背後還有加拿大醫療保護協會。
通常情況下,病人想告醫生幾乎就是以卵擊石。
加拿大醫療資訊研究所曾釋出調查報告,指出每年約有十萬名病人經歷非故意的傷害(Unintended Harm)。儘管有些病人並沒有嚴重到遭遇醫療事故。具體在報告發布的2014-2015年間,共13萬8千名病人。而平均每年的醫療事故率為手術量的5.6%左右。
其中最離譜也是最常見的醫療事故之一,竟是把手術工具落在患者體內。而類似的新聞,想必前幾年大家都看過。
比如2014年轟動全國的多倫多患者Tracy-Ann Wallace,她在進行卵巢手術後,發現子宮內殘留了一副手套和兩塊海綿。
2016年安省居民Jim Wiseman腹部手術後發現殘存海綿的新聞也同樣上過熱搜。
除了遺落手術工具,還有一大常見的醫療事故便是手術感染。72歲的安省皇家騎警Herbert Strasser在手術後患上脊柱膿腫和細菌感染,最終死亡。
醫療事故頻發,發生後投訴亦難以解決,而即使得到經濟補償,這些患者身心遭遇的傷痛又如何能彌補呢?人命真不是鬧著玩的!
來源:溫哥華熱點
宣告:智慧煙臺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私信聯絡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