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大學》
人才,人才,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可直讀為:有人此有財。
漢有張良、蕭何、韓信而劉邦得以有天下,李世民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而有唐,有史以來,能成事者,除自身德行以外,身邊無不是人才濟濟,用以輔佐,人才之於社會公司團體之重要性不用贅言。人才於社會公司團體之地位既明,那該如何發現人才、儲備人才、使用人才呢?
關於這方面的論述,歷史文獻中多不勝數,各有所長。近人曾國藩之《冰鑑》,更是以專論如何識人、用人,為世人所推崇,曾國藩本人更是以善於識人、用人,成為清朝一代中興名臣,曾國藩識人、用人之能,除了在自己平時的經歷中積累以外,更在於取法前人的經驗,立功、立德、立言皆有所成,明朝以後無出其右的一代的大儒,王陽明的識人、用人觀為曾國藩所推崇,在後人整理的《王陽明集》中,有王陽明先生的一篇《陳言邊務疏》,雖是以兵事、戰事而言,但其中的人才觀,也可以為今天的我們所效法。在王陽明先生的《陳言邊務疏》中,提到以下人才觀,供大家分享探討。
蓄才以備急,擇才而訓以成才
識人於平時,用人以急時。人才的儲備,需以平時為主,平時不儲備,等臨事用人時,發現無人可用,或者可用之人不足以擔其事,事必不能成;人才不僅平時要儲備,發現有特別長處的,更是要招致團隊,人才不僅平時要儲備,而且要形成相應的人才梯隊,這樣,臨事時,不僅有人才可用,即使事情有不同,也有能處理相應事情的人才可用。
擇才而訓以成才。團隊的人才,平常的培訓必不可少;可訓之以虛,加以思想理論之訓,可訓之以實,在實事上加以培訓指導,讓人有所歷練,這樣經過思想、實事培訓歷練之人可成專才,可成全才;待團隊有事時,用之可戰,戰之可勝。
舍短以用長,使功不如使過
舍人之短,用人之長,歷來皆為用人之法。人有所長必有所短,人有所知必有所不知;吳起有殺妻之過,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陳平有盜嫂受金之病,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吳起、陳平皆有所短,魏文侯、漢高祖用之以成事。
使功不如使過。人才,人才,有才之人難免恃才傲物,桀驁不馴,有時難以駕馭,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難免有時不犯過錯。做事之人有過,很正常,不做事的人才不會有過;所以,有過之人,就事論事,加以批評,使之改過則可,臨事之時,加以警戒,使其懷懊悔之心,更是可用。
簡師以省費,人才貴精不貴多
團隊初創,萬事開頭難,更是需要有用之才加以輔佐,才更易開啟局面。無奈業務規模有限,資源所限。暫時難以具備廣納人才的條件,此時,為節省有限資源,更應集中資源,好鋼用在刀刃上,此時人才貴精不貴多。
團隊規模擴大,業務千頭萬緒,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帥才更是難求。此時若得能獨擋一面之精英以自佐,以精英之將才、帥才統眾多有所專長的英才,事業自能如虎添翼,宏圖得展。
除以上幾點,因人才之難統,王陽明的人才觀裡,更有行法以振威,敷恩以激怒,捐小以全大、嚴守以乘弊等用人之法,篇幅有限,未能全部分享,一部《王陽明集》,不僅有王陽明用人之法,更有修身養心之用,讓現代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推崇不已,有志修身立業廣業之士不可不讀。
感謝閱讀!!!以後陸續跟大家一起分享王陽明,陽明先生之成,可謂大!!!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書生弘毅
如得大家指導,不幸之至,定當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