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記得珠簾初卷處,人倚闌干,被酒剛微醉。翠葉飄零秋自語,曉風吹墮橫塘路。詞客看花心意苦,墜粉零香,果是誰相誤。三十六陂飛細雨,明朝顏色難如故。----《蝶戀花·記得珠簾初卷處》康有為
我們在200年前並不是黃種人,當時我們文明昌盛,被世界各國所敬仰,遠不是之後大清時期的懦弱與無助。當時的中國實力雄厚,被外國人稱作白種人,直到晚清時期,西方列強貪婪狡詐地進入了中國的領土,我們才被稱作帶有鄙視意味的黃種人。具體什麼情況一起來看看吧!
閉關鎖國
這段歷史淵源要從明朝開始的鎖國說起。明朝時期由於朱棣的皇位是由靖難之役取得的,建文帝朱允炆的影響在朝堂之上依舊存在,廣大民間也有支援同情建文餘孽的聲音,再加上建文帝不知所蹤,傳言他被部將護送出海,逃到南方某地立國了,於是朱棣就嚴謹漁民出海遠航,對海防管理嚴格。
這就導致有明一朝,海防大業都沒有松禁,即使嘉靖年間海寇嚴重,明朝皇帝也沒有忘記祖訓,對鎖國政策執行的非常徹底。這種情況到了明朝末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我國南海地區馳騁,和明朝政府有許多聯絡,這時明朝的鎖國政策開始有些鬆動。
但是隨著明朝被消滅,清朝開始建立,女真開始全面漢化,接受了儒家思想的那一套,被限制住了手腳,因此開始延續前朝鎖國的政策,甚至變本加厲,更加嚴重地執行這項政策,妄自菲薄,以為自己是真的天朝大國,絲毫沒有進步向前的想法,導致故步自封,愚昧不堪。
清朝政府的各個皇帝也不是多麼雄才大略,被各種自大的思想限制住了手腳,無法真正的睜眼看世界,導致人民逐漸落後,科技無法和西方國家相比,逐漸脫節,落後於世界文明之列,導致了中國之後百年的苦難,影響了世界局勢。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國家已經認識到了清朝色內厲荏的本質,開始放鬆對清朝政府的警惕。同時,他們開始狼子野心的妄圖分裂中國,獲取中國的利益,來填飽自身,於是他們發動了對清朝的試探,數次進攻中國,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刻的苦難。
並且在國內,為了表示消除東亞方面的影響,為了激發民族自信,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就開始從思想精神層面下手,組織一些所謂的專家在各種公開場合和報刊雜誌上編造黃種人,白種人的謊言,這也就是我們之後要講到的故事了。
白種人到黃種人
眾所周知,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研究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對世界上存在的人種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解讀,如今我們將人種劃分為三大種類。在亞洲範圍的人種膚色為黃色,非洲以及非洲裔人種膚色為黑色,西方和北方的歐洲北美方面人種膚色為白色。
這種劃分是符合常識和現有規律的,算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人種之間形成差異性的原因和環境以及基因有關,黑色人種多分佈在赤道附近,需要經受熾熱陽光的照射,為了更好地生存,慢慢開始進化出黑色的面板,以抵禦自然環境。
同時白色人種的出現也和環境有關,歐洲大陸緯度較高,氣候嚴寒,自然光照較少,自然進化出白色的面板。黃色人種則是介於兩者之間,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以及人為的敢於,能夠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保留自己的基因,能夠在歷史場合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但是這樣的研究在科學萌芽時期並不是常識,需要科研人員耗費無數的經歷去尋找樣本,找到規律,要受到許多科研之外的影響。這樣就導致西方的學者要考慮國力,以及在世界範圍的影響,因此美國學者奇邁在他發表的文章中提到東亞人種時用白皙、略暗的白色來稱呼,同時將這樣的人稱作白種人。
但是隨著西方的實力逐漸強大,他們對東方古國的敬畏逐漸減少,表現在科研領域就是開始有學者將黃種人的概念加在中國人的身上,而開始摒棄之前提到的白種人概念。這種說法隨著西方殖民者的擴張而傳揚到了全世界,並且開始成為人們的共識。
之後的一些學者開始在在黃種人的概念上提出了深化理解,將蒙古人種獨立開來,與黃色人種結合成為了西方國家的一股潮流,吸引了很多人關注。再加上成吉思汗西征對歐洲的影響,“黃禍論”逐漸誕生,西方國家對黃色人種的歧視和不滿由此開始。
因此西方人就用“黃種人”來稱呼中國人,這種稱呼在開始時候是帶有貶低諷刺意味的,並不是什麼好詞。而且近代西方殖民者的實力強大,中國落後積弱,根本沒有渠道去聲張,於是這種說法越傳越廣,在西方國際有很多的支持者。
即便到了現代,中國開始崛起,中國聲音在全世界響徹,中國的影響力已經足夠,還是有一些頑固封閉的膚色歧視者,埋頭當鴕鳥,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願意接受中國的變化,這就是要被世界淘汰的貨色,是在阻擋中國戰車的前進,必然要被碾碎。
如今,黃種人並不是一個帶有鄙視意味的稱呼,它更多的是一種統稱,一種有著明確意義的稱呼,是一種很正常的稱呼,因此我們不必擔心黃種人稱呼的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