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魚口不好怎麼辦?做對這幾件事,漁獲翻一番
文章轉自釣魚隊長,請多多關注
秋釣流傳著這樣一句魚諺:“秋天到,魚難釣”,轉眼到了7月下旬,中伏天氣悶熱,釣友們在實際垂釣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就是魚口不好了,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個分析,找到解決辦法,改變魚口不好的情況。
1.天氣
秋天天氣變化大,會直接影響魚類覓食需求。我們在釣魚前,要了解目標魚種對溫度、含氧量以及溫差的耐受力,尋找最佳天氣和時段。
秋季出釣,大家都知道要釣早晚。如果遇到悶熱、氣壓低的天氣,特別是南方高溼度的梅雨季或者下霧天氣,水中含氧量低,魚類需要適應的過程,也會導致魚口不好。
此時我們可以轉變釣法,主動出擊,變低釣為浮釣,將鉤餌下到魚兒所待的泳層。可以多試幾次,找到浮釣的深度。釣活水和下風口處,都是尋找水中溶氧量高的地方,像是水庫的進出水口處,江河的流水處都是魚兒的覓食場所。
在迎風處、地勢開闊水面較大的水域,風可以加速水體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含氧量,魚類感到舒適後食慾就會變強。
2.釣點
秋季高溫期魚有“一日三遷”的習性,早晚溜邊、中午會游到深水區域避暑,我們可以早晚釣淺灘中午釣深坑。在作釣前,先檢查一下自己選擇的釣點,是否是氧氣含量高或者食物多的的地方。
樺尖、寬闊的溝汊是魚類洄游必經之路,具有遠、靜、深三大優勢,兩側一般是半圓形的大小灣子,起風時會形成漩渦將大量食物留存,是魚覓食的絕佳場所。
近岸有農田林帶的水域,擁有樹葉、草本果實、昆蟲等大量天然食材,對魚類有天然的聚集效果,選擇此處作為釣點,漁獲少不了。
另外,我們還可以嘗試釣草。早晚出釣,基本上以0.8~1.2m的水深,並且有水草的光水面區域,含氧量也比較高,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蟲密度大,最適合魚蝦覓食,是魚兒喜歡待的地方,換到此處作釣會有不錯的漁獲。
到了上午,日照強度大,淺水水溫攀升,魚群也會遊往深水避暑,但不會遊得太深,如果水深超過3.5米,就算有水草,水中含氧量也會很低。我們可以在水深2~3米,有水草的區域,選擇做釣點,大多都會有魚給口。
3.餌料
秋季食物資源豐富,魚類並不缺吃的,在其他季節屢試不爽的味型、狀態誘聚,可能在秋季效果就差了很多,讓魚不感興趣,導致魚口不好。
餌料方面,如果純穀物香的麥粒、玉米粒味道不夠濃,誘魚效果可能會一般,我們可以選擇入水穿透力強的酵香餌料,能讓魚放心大膽吃。秋季魚活力旺盛,掌握好餌料的狀態,保證餌料的入口性,魚自然就願意開口吃餌了。
從打窩來看,我們需要根據目標魚的大小和習性來確定窩料。如果我們的目標是釣鯽魚這種體型比較小的魚,可以用酒米加部分商品餌餌,做成小餌團直接拋到釣點,一次拋下去2~3個窩團即可,酒米能夠留魚,商品餌易霧化,可以快速、有效地吸引魚群進窩。
當我們的目標是鯉草青魚這種中大體型的魚,如果打大窩、重窩效果不好,可以選擇打隔夜窩,提前1~2天就把窩料打下去,以不易霧化的窩料為主,等到臨釣的時候,耐心守候,大魚進窩的機率就很大了。
4.調釣
當有魚無口,沒漂相時,有可能是水底有雜草或其他障礙物存在,我們可以重新剪鉛調漂,儘量以調高釣底的方式作釣,或者換一個浮力大一點的浮漂,透過增加釣組的浮力,使餌料處於水底醬層之上。
當有口無魚,漂相亂,上魚率低時,有可能是餌料狀態不對,或者浮漂調釣過靈。如果調釣太靈,兩子線就會呈現出繃直狀態,魚只要輕碰子線就會出現漂相。我們可以把浮漂上推,調鈍一些,讓漂相更加真實,也可在釣鈍的情況下做跑鉛釣法。
當魚口太輕,漂相不清時,說明魚的食性受到了天氣悶熱、氣壓過低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果改用釣靈的方式作釣,可能會造成有口而釣不上魚的情況,所以此時我們可以選用小號的浮漂,用不靈不鈍,調幾目釣幾目的方式來作釣。
我們釣秋魚,需要的不僅是耐心,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做準備,有的放矢採取對策,才能把魚釣好,取得滿滿漁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