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15日電 題:豬肉價格大機率於年中溫和回升
作者 張瑜 華創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宏觀分析師
2月8日,國家發改委釋出訊息稱,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連續三週處於5:1-6:1之間,進入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視情啟動豬肉儲備收儲工作。豬肉收儲對豬肉價格將有何影響?2022年豬肉價格會怎樣走?
什麼是豬肉收儲?
儲備肉是國家用於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動物疫情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引發市場異常波動和市場調控而儲備的肉類產品,而豬肉儲備是做好生豬和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重要政策工具,其目標是“合理平滑‘豬週期’波動,有效調控市場異常影響,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雖然中國豬肉儲備制度的建立也不過15年的歷史,但在數次政策迭代演進後,目前豬肉儲備制度已較為完善,體現在預警指標和區間、儲備分類和規模、儲備調節機制等核心內容都有了十分明晰和全面的量化指標。
預警指標重點跟蹤分析豬糧比價、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36個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價格。對於過度下跌的情形,響應啟動的條件是,過度下跌三級預警釋出時暫不啟動臨時儲備收儲;二級預警釋出時視情啟動;一級預警釋出時,啟動臨時儲備收儲。當生豬大範圍恐慌性出欄、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下跌時,實施臨時儲備收儲,以有效“託市”。
收儲對短期豬肉價格的影響如何?
根據我們的統計,2009年以來,在豬肉價格下行期間,中央政府的收儲次數約18次。對比過去的收儲情況,得出三點結論:
第一,每次收儲的規模大體在1萬-10萬噸之間,並且隨著時間推移,儲備政策逐漸完善和精細化,收儲規模整體在變小。
第二,一定程度上,收儲對豬肉價格有情緒上的短期提振作用。收儲當週,豬肉平均跌幅為0.8%,收儲後一週平均漲幅為0.8%,收儲後兩週平均漲幅為0.8%,收儲後四周平均漲幅為2.6%。
第三,中長期豬肉價格仍然取決於整體供需格局,畢竟相比於中國4000萬-6000萬噸左右的豬肉年消費量,每次的收儲規模還是較小。
圖1 歷次收儲對短期豬肉價格的影響
2022年豬肉價格可能怎樣走?
回顧本輪豬價下跌,主因是階段性供給過剩。2021年年中生豬產能就恢復至正常水平,隨後豬肉供給進入階段性供給過剩的局面。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四季度末,中國生豬存欄量4.49億頭,同比增長10.5%;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正常保有量的105.6%。預計2022年一季度上市的肥豬同比還將明顯增長,生豬供應相對過剩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因此,春節過去後,豬肉價格可能仍呈低位震盪走勢。
後續豬肉價格將如何走?生豬市場供應“長期看母豬”。從生豬生產週期看,能繁母豬存欄大約領先生豬出欄8-10個月,從2021年下半年以來,能繁母豬存欄開始緩慢下行,意味著生豬出欄或將於2022年年中重回低位,豬肉價格溫和回升大機率也將在那時開啟。
圖2 豬肉價格溫和回升大機率在2022年年中開啟
2022年上半年,隨著基數走低,豬肉價格同比跌幅將逐漸收窄,對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的拖累也將逐漸趨弱;預計到2022年年中以後,豬肉對CPI同比的貢獻將由負轉正,具體貢獻幅度要視豬肉價格回升斜率而定。(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