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經常被戲稱為“組裝廠”,而白車身正是把一堆鐵皮焊接在一起、最能體現“組裝”這一動作的環節。當然很重要!
一、30年前,白車身是判斷質量的重要標準
現在,大家的製造水平都上來了。30年前可不一樣,中國還不咋會造車,美國也造得磕磕絆絆,被日本打得頭破血流。
就像早年中國消費者喜歡拿鐵皮厚度來判斷耐撞程度一樣,美國消費者也透過看門縫寬度來判斷整車質量: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汽車白車身的尺寸方差高達5-6mm,非常影響觀感,而同期的日本與歐洲汽車則分別小於2mm與2.5mm。
接縫大
尺寸方差大帶來的產品劣勢是全方面的:
- 在觀感上給人一種品質低劣的感覺
- 還會影響到內飾、儀表、動力總成的裝配,可能引發噪聲大、漏水等嚴重的質量問題[1]。J.D Power曾在1997年表示:41%的汽車品質問題由車身製造尺寸偏差造成的[2]。
美國心想,我們是車輪上的國家,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於是在美國密歇根大學華裔教授吳賢名和倪軍的倡導下,聯合多家車企與政府部門,發起了赫赫有名的“2毫米工程”(2mm Project),目標是將美國的白車身尺寸誤差達到日本水準。
自1992年啟動,歷經3年努力的“2毫米工程”很快顯現出了效果,參與其中的兩大主機廠(GM與Chrysler)將尺寸誤差指標成功地控制在了2mm以內,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成本,可以說是成績斐然。
白車身並不是汽車質量的全部,但“2毫米工程”的意義在於:它不僅僅是帶來了白車身工程技術,更重要的是在施行過程中,形成了質量至上的製造思想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間接地帶來了美國汽車質量的持續整體提升。
二、白車身是碰撞安全的決定性因素
製造水平上來了,大家的尺寸精度都控制得還不錯。尺寸準了,不代表就耐撞,合理的位置用合理的材料,才能透過日益嚴苛的碰撞法規測試。
例如,蔚來的全鋁車身設計得比較厚道,就比較耐撞,被貼上了安全的標籤:
蔚來ES8鋁合金用量高達96.4%
蔚來EC6在中保研拿到了可以稱得上是超神戰績。為什麼說是“超神戰績”呢?因為它在涉及安全性的所有大項、中項、小項指標均拿到了G的最高分,耐撞與維修經濟性也比同級豪華車型成績高兩級[3]!
實戰表現也不錯:
蔚來ES6(左下、右下)與沃爾沃XC90(右上圖)的碰撞事故
另外一款大家關注很少的電動汽車極狐阿爾法S,前一段時間在懂車帝的實車對撞節目中表現很好,也上了熱搜,關鍵也是在於強度很高的白車身設計。
如下圖對比,它的扭轉剛度極高(最右邊為極狐阿爾法S,隱去了其它車型):